日汉羞耻感表达的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日汉羞耻感表达的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日汉羞耻感表达对比研究是日汉情感表达对比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项研究涉及了语义学、认知语言学等多个领域。当今,日语界关于情感表达的论述相对较少,而羞耻感表达的对比研究成果更是凤毛麟角。 本论文在总结吸收了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日汉羞耻感表达方式进行了逐条查阅、理论分析,从认知隐喻学角度对日汉羞耻感表达的异同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且从历史和文化角度,对日汉羞耻感表达的异同点进行了阐述。本论文充分运用图表、实证分析等论证手段,力求揭示两种语言在羞耻感表达过程中的一般规律。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日汉语的表达特征,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语言教学工作和跨文化交流活动。
【关键词】:羞耻 词汇 羞耻感文化 认知语言学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5;H3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1
- 第一节 日汉羞耻感表达对比研究的目的和意义7-8
- 第二节 日汉羞耻感表达对比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8-10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范围及成文结构10-11
- 第一章 情感的定义与分类11-15
- 第一节 情感的定义11-12
- 第二节 情感的分类12-14
- 本章小结14-15
- 第二章 日汉羞耻感表达词汇对比研究15-34
- 第一节 日汉羞耻感表达词的对比研究15-20
- 一、汉语羞耻感表达词的研究15-16
- 二、日语羞耻感表达词的研究16-20
- 第二节 日汉羞耻感表达成语比较研究20-22
- 一、汉语羞耻感表达成语研究20-21
- 二、日语羞耻感表达成语研究21-22
- 第三节 日汉羞耻感表达谚语比较研究22-25
- 一、汉语羞耻感表达谚语研究23-24
- 二、日语羞耻感表达谚语研究24-25
- 第四节 汉日羞耻感表达惯用语比较研究25-30
- 一、汉语羞耻感表达惯用语研究26-27
- 二、日语羞耻感表达惯用语研究27-30
- 第五节 汉语羞耻感表达歇后语研究30-31
- 本章小结31-34
- 第三章 日汉羞耻感表达隐喻对比研究34-48
- 第一节 隐喻理论研究现状34-36
- 一、西方隐喻理论研究现状34-35
- 二、中国及日本隐喻的研究现状35-36
- 第二节 日汉羞耻感表达情感隐喻对比分析36-42
- 一、情感隐喻36-37
- 二、日汉羞耻感表达的情感隐喻的共性分析37-40
- 三、日汉羞耻感表达的个性分析40-42
- 第三节 日汉羞耻感表达中关于脸的隐喻42-46
- 本章小结46-48
- 第四章 日汉羞耻感文化的对比研究48-55
- 第一节 中国的传统的羞耻感文化48-50
- 第二节 日本传统的羞耻感文化50-53
- 第三节 日汉羞耻感文化不同的原因53-54
- 一、日本文化中仁的思想的缺失53
- 二、崇文与尚武的文化特征53-54
- 本章小结54-55
- 结语55-57
- 参考文献57-60
- 例句出处60-62
- 致谢62-6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英兰;足球用语日汉对照[J];日语知识;2003年04期
2 雍殿书,蒋勇,王启祥;日汉双检电子词典的设计与实现[J];中文信息;1996年01期
3 万红梅;从言语交际看日汉间民族文化的异同[J];常熟高专学报;1998年04期
4 木下伸彦;对《足球用语日汉对照》的补充[J];日语知识;2004年03期
5 刘唱梅;世界名著日汉名称对照(1)[J];日语知识;1999年10期
6 刘唱梅;世界名著日汉名称对照(2)[J];日语知识;1999年11期
7 ;世界名著日汉名称对照(3)[J];日语知识;2000年01期
8 张建华;日汉互译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日语知识;2000年04期
9 王玉林;日汉语词汇比较的意义及其范围[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10 张兴权;日汉朝结尾词“族”的借贷[J];民族语文;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铭怡;刘嘉;;羞耻感与应付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闻素霞;乔亲才;;耻感对道德自我发展的影响[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洪燕;;论羞耻感产生的心理结构及其对道德教育的现代意义[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段冬梅;;羞耻感重整理论的犯罪学探讨[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姜甜甜;;重视犯罪动机在犯罪中的作用[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吴冬燕;丁玎;洪震;;癫痫患者及一般人群对癫痫的知识和态度的调查[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吴剑箫;;皮肤病患者的心理问题[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五次学术年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诊疗新进展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8年
8 Eric M.Rohren;Timothy G.Turkington;R.Edward Coleman;;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PET in Oncology[A];第三届“分子核医学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全国肿瘤分子标志的研究与方法学进展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06年
9 伍承聪;管健;;大学生校园污名心理与行为的归因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摩罗;;巴金的精神遗产[A];细读《随想录》[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湖;“中日汉俳联句接力”展现对和平与和谐的向往[N];文艺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王佳欣;第一部大型日汉双解辞典出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3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李虹;羞耻感功能论[N];光明日报;2008年
4 ;媚日汉奸心态再暴露[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5 李瑾;“欠债还钱”背后的道德问题[N];工人日报;2009年
6 曹林;警惕公权对滥用财政已失去羞耻感[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7 林少华;日汉辞书中的贵族[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丁新伯 王辉森;“耻感”不可缺[N];扬州日报;2006年
9 曹家新;警惕公权对环境污染失去羞耻感[N];中国环境报;2007年
10 侯宁;中国股市何时才能有羞耻感?[N];经理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佐藤芳之;日汉同形异义词研究[D];北京大学;2010年
2 亓圣华;中学生羞耻感与身体锻炼之间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晓华;现代日汉情态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李波;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日汉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章羽;非理性在个体道德养成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思严;日汉羞耻感表达的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刘晶;羞耻感教育模式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卢祺;羞耻感与羞耻感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梁丹;婴儿羞耻情绪的发生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5 商倩倩;初中生易羞耻倾向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稳猛;日汉“高·低”的语义扩展对比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7 严茜;三字熟语之日汉比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8 阮秀娟;英日汉礼貌语比较[D];南昌大学;2010年
9 张敏静;《朗读者》的“羞耻感”主题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王金东;现代日汉外来语比较[D];延边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日汉羞耻感表达的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7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347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