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汉字复合名词的相异点探究
本文关键词:日中汉字复合名词的相异点探究
【摘要】:日语中的由实词性汉字构成的复合名词与汉语的对应现象比较,有相同点,也有相异点。其相异点主要有:读音的形式和性质不同,汉字字数和书写顺序有所不同,词义"完全不同"或"有同有异"。成因各异。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汉字复合名词 相异点 日汉比较 成因
【分类号】:H36
【正文快照】: 汉语中的大量汉字及汉字构成的词汇进入日语,从形式到意义对日语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已成为日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日语引入汉字,并非全部照搬,从形式到意义等都有一些变化。学界对于日语中汉字词汇的研究,成果颇丰,且不乏全面、详细,如刘耀武、沈宇澄、徐明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明淮;日语复合名词的构成及其新倾向[J];教学研究;1982年04期
2 李保忠;日语复合名词的构词特点——词构成方法上的内外因素[J];教学研究;198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丹丹;;从词汇学的角度浅议日语词汇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2 阎永胜;;以汉字文化为基石的日语语言文化融合性特点探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李远旭;;如何快速有效的记忆日语单词[J];才智;2012年07期
4 邹燕;;外来语与日语教学[J];大家;2010年14期
5 阎永胜;;中日汉字文化相互融合刍议[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6 邓卫;日语词汇及读音变化[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邓卫;论日本语中的o"语词汇[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龙臻;;日本岛国文化与日语教学——日本地理环境与语言[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06期
9 王建英;高宁;;名词重叠的汉日语对比研究——从“处处闻啼鸟”谈起[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年03期
10 陈燕燕;;《日语词汇学》教学研究——词构成理论的实践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顾江萍;汉语中日语借词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佟庆;从认知语义学角度看“ウツ”的多义性[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么慧君;从跨文化的角度看汉日同形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邹励耘;基于语料库的中国人日本语学习者的汉字词误用情况和误用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陈竹;中日同形词的对比及教学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孙明月;关于日汉叠词的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6 孙盛囡;日语色彩词的特征及其文化背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7 杨菊;论日语的呼应表达[D];黑龙江大学;2007年
8 巫永芳;关于日语头部身体词汇惯用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王静;《新编日语》的词汇计量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苗苗;关于《厨房》中的厨房[D];东华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礼君;日汉宾语位置的古今比较[J];外语研究;2003年01期
2 苏恒;略论比喻的新颖性机制[J];阅读与写作;2002年01期
3 陈青松;;比喻相异点的句法实现——谈“大”、“小”修饰名词性喻体的一种功能[J];中国语文;2004年04期
4 华晓会;郭永刚;;从认知视角探析日汉“ている”持续相[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孟霞;陈阵;;在汉英对比语境下的日语学习[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郭卫华;赵春霞;;奈达与格特翻译理论对比初探[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6期
7 唐韵;;说“反喻”[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5期
8 徐乘;饰貌强类必失形[J];新闻爱好者;1991年06期
9 钟曲莉;蔡葵;;英汉“喜悦”情感隐喻的比较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华晓会;郭永刚;;从认知视角探析多义词“あげゐ”的日汉比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英凯;王婷婷;;移情类移就修辞格的标记性特征及其修辞特色[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陈安涛;罗跃嘉;李红;;类别归纳的神经机制:一项事件相关电位研究[A];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孙善澄;李洪杰;;小偃麦类型与物种形成的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4 李开;;从理论启蒙到理论体系——学习高名凯先生《语言论》[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5 林文量;;原核生物紫色碱性磷酸酶的表征及真核生物紫色酸性磷酸酶之异同[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白丽;开辟专栏需要注意的几个细节[N];中华新闻报;2007年
2 刘锦;历史的比较 科学的结论[N];贵州政协报;2001年
3 阿勒泰地区师范学校 马忠;浅谈知识迁移规律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4年
4 姚东明 邓睿;调查:独生子女能力不差[N];中国妇女报;2004年
5 ;采用逻辑地址访问方式[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6 张翔;IT业同质化危机[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祥梅;从中日茶文化的不同点看日本茶道文化特征[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许莉;英汉模糊修辞异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雪;日本、韩国政—校关系变革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卢志宏;[D];安徽大学;2002年
5 向成军;庭审互动中控辩双方的信息处理及其意图对比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6 李冕;关于多元插值和插值空间维数问题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丽丽;试论齐白石、丰子恺绘画作品中“趣”的异同[D];山西大学;2008年
8 姜志敏;关于多元分次插值适定性问题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秋梅;隐喻的象似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金庆爱;韩汉“原因”表达对比[D];延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32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53259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