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中的换喻
本文关键词:日语中的换喻
【摘要】:在很多语言中 ,换喻都是一个常见的修辞现象和非常重要的修辞格。本文对日语中的换喻进行了考察 ,并着重介绍了换喻在日语中的八类具体用法。希望能以此促进日、汉语修辞上的对比研究。
【作者单位】: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换喻 辞格 修辞
【分类号】:H36
【正文快照】: 通过这三个例子 ,我们可以看到汉语、日语及英语在表达上的一致性。说“茶壶开了” ,是指壶里的水开 ,而不应该是壶开。但是 ,三种语言都用“壶”替代了“壶里的水”。可以肯定地说 ,这也决不是偶然的。它至少显示出了中国人、日本人以及英语圈的人在观察烧水时 ,视觉的一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志坚;明喻、隐喻、借喻及其修辞效果——英汉修辞比较研究[J];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赵翠萍;英语谚语的修辞色彩[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揭侠,齐明皓;日语中的换喻[J];外语研究;2004年05期
4 李贵升;浅析英语专有名词的转化及其修辞作用[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5 毛发生,胡莉萍;论英语谚语的修辞手法[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孙慧洁;“气味”语义场称名结构中换喻的使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12期
7 胡光;英语报刊新闻报道中比喻现象的翻译[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曾垂枫;英语修辞换喻和提喻探析[J];嘉应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9 刘俊烈,吴祥芝;《Is There Life on Earth?》的修辞手法[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10 吴静霓;修辞的魅力——《大学英语》精读教材中的修辞赏析[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芳琴;;中西修辞语用中的饮食文化探析[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马德锋;;浅析外研社“College English”中的几种修辞格的运用及功能[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3 钟玖英;;古代阿拉伯民族的言语得体观[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4 伍梅红;;浅谈英汉、汉英翻译中的增添法[A];'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2年
5 王应云;谭见初;;汉语韵文英译方法论[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谢欣欣;;浅析增词法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7 朱宪春;;做语言的忠实记录者——从《韦氏三版新国际英语词典》看词典编纂中的描写主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第二节 英语翻译教学探讨[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9 王育烽;陈智淦;;评杜昌忠教授著《圣经文学研究》——兼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文学课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黄金德;;浅谈汉译英中的重复指称及其处理方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重庆市石柱县临溪中学 谭春莲;浅谈英语语法与修辞的运用[N];学知报;2010年
2 李凌;美式英语“垃圾化”[N];中国文化报;2002年
3 金艳;漫谈文章标题的翻译[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记者 王柏玲邋实习生 赵嵩;母语地道 学英语后劲更足[N];文汇报;2008年
5 王振岭 林娟 严云霞;让“零起点外语学习者”在四个月创造脱口说外语的奇迹[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纪康丽;演讲教学的窘境[N];中华读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涂家金;英语论辩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安利红;俄语写作理论与教学[D];黑龙江大学;2004年
3 龙金顺;英语写作修辞的符号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窦东友;管理、技术与英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窦东友;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柴改英;英语广告语篇的同一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鞠玉梅;英语语篇分析的伯克新修辞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苏祖梅;俄语反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燕;俄语青年俚语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康琳;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对学生的文体意识培养[D];吉林大学;2008年
3 隋新;英汉诗歌篇章修辞象似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4 许志华;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及其对ESL阅读教学的启示[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5 裴由福;试论法律英语文献的修辞[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6 盖静;论英汉广告中的修辞与翻译[D];广西大学;2003年
7 张向晖;英汉商标词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郭璐;中英愤怒表达的认知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周琳;英汉名动转用的认知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黄景爱;关于人体部位机能与其惯用关系的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579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57960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