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伊豆的舞女》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

发布时间:2017-07-29 15:08

  本文关键词:《伊豆的舞女》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


  更多相关文章: 川端康成 伊豆的舞女 译介 传播


【摘要】: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在58年的创作生涯中为世人留下许多广为人知的作品。其中《伊豆的舞女》是其早期重要代表作品,深受海内外读者的喜爱。《伊豆的舞女》在我国共有以下几个译本:韩侍桁译本、叶渭渠译本、叶渭渠唐月梅合译本、高慧勤译本、刘可欣高慧芹合译本、李德纯译本及林少华译本等。本文主要对《伊豆的舞女》在中国的各译本及影视版本进行整理,进而通过对比叶渭渠新旧版译本及叶渭渠译本与林少华译本间的异同,从词汇及语句改动、专有名词或不可译名词、人物对话、动作描写方面的翻译及译本中的误译、漏译等方面入手,结合翻译理论、社会背景等探讨译介主体及受众对译介产生的影响。同时,通过从人物设定、场景设定及故事情节等方面对比分析《伊豆的舞女》影视版本与原作间的异同,探讨影视改编对作品的译介与传播产生的影响,并得出影视改编促进了原作传播的结论。
【关键词】:川端康成 伊豆的舞女 译介 传播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6;I04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1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7-8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8-11
  • 第一章《伊豆的舞女》及其作者11-21
  • 第一节《伊豆的舞女》的梗概及研究的问题点11-17
  • 一、《伊豆的舞女》的梗概11
  • 二、日本《伊豆的舞女》研究的问题点11-14
  • 三、中国《伊豆的舞女》研究的问题点14-16
  • 四、中日对《伊豆的舞女》关注点的异同16-17
  • 第二节《伊豆的舞女》与川端康成17-21
  • 第二章 《伊豆的舞女》译本中的变异21-42
  • 第一节 译本情况简介21-24
  • 第二节 叶译本各版的对比24-30
  • 一、标点符号及词汇改动25-26
  • 二、语句改动26-30
  • 第三节 叶译本与林译本的对比30-42
  • 一、专有名词或不可译名词的翻译30-32
  • 二、人物对话的翻译32-35
  • 三、动作描写的翻译35-38
  • 四、译本中的误译、漏译及信息不足等38-42
  • 第三章 影响作品译介与传播的因素42-57
  • 第一节 译介主体42-48
  • 一、译者的文化背景及翻译观42-47
  • 二、译者的译介策略47-48
  • 第二节 译介受众48-50
  • 第三节 影视改编与作品传播50-57
  • 一、文学与影视改编50-51
  • 二、《伊豆的舞女》的影视改编51-54
  • 三、《伊豆的舞女》的影视改编对原作译介与传播的影响54-57
  • 结语57-59
  • 参考文献59-62
  • 致谢62-6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63-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宇;;从《伊豆的舞女》看川端美的展现[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3期

2 王焕建,吕义国;《伊豆的舞女》中的纯情美[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年23期

3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节选)[J];语文世界;2001年Z1期

4 虞雅芬;以情纬文 情文并茂——《伊豆的舞女》艺术论[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周晓瑜;蒋慧敏;;爱的传递——浅析《伊豆的舞女》[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12期

6 陈献婉;;赏析日本文学作品《伊豆的舞女》[J];职业;2008年17期

7 李芳;;川端文学的“佛典”思想——《伊豆的舞女》赏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8 牛晶;;《伊豆的舞女》:社会底层群体的生存价值观诠释[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邱永新;王轶群;;论《伊豆的舞女》[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10 金燕;;《伊豆的舞女》折射出的人格特征[J];邢台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严圣禾;日本艺妓的真实世界[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孙文慧;《伊豆的舞女》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D];黑龙江大学;2016年

2 翟斯丹;浅析叶渭渠译本《伊豆的舞女》的翻译特色[D];吉林大学;2012年

3 王小珍;[D];延边大学;2011年

4 段启云;《伊豆的舞女》中的比喻与中文译本的对照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郭云雪;《伊豆的舞女》与《雪国》的虚实[D];吉林大学;2006年

6 蔡鸣雁;爱的延伸[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7 吴怡宁;从川端文学看心理距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897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5897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3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