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汉同形异义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9 20:04
本文关键词:日汉同形异义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日汉同形异义词 意义变化 语言接触 核心义位 意义描述方法
【摘要】: 日语和汉语是没有亲属关系的两种语言,但日汉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同形词,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同形异义词。同形词的存在给日中两国学习相互语言的人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有时也会产生不少由同形异义词引起的困惑和错误。因此日汉同形异义词的研究在日语和汉语的语言教学上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以外,日汉同形异义词的研究还涉及到日语和汉语之间的语言接触的问题,而且该研究在词汇史方面也具有很大意义。尤其是对词义的历史演变方面。本文的目标是通过日汉同形异义词的比较研究来寻找在词义的发展演变过程当中有哪些动因和规律。 本文第一章绪论部分回顾了日汉同形异义词产生的背景,阐述了什么是日汉同形异义词、日汉同形异义词研究的意义以及研究现状,并对研究的材料和方法做了交代。 在此基础上,本文第二章介绍了日汉同形异义词的分布情况及其在日语和汉语中的定位和有关先行研究,然后提出了采用共时视角与历时视角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日汉同形异义词的观点。此外,第二章还针对日汉同形异义词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双音节词和单音节词分别进行了个案研究,并通过进一步深入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笔者认为目前的日汉同形异义词研究能做到的还只有描述意义变化的过程,而无法从分析归纳得到的结果中推导出能够说明意义变化的理论。其次,要探讨意义变化的规律至少需要两个前提,那就是第一要清楚什么是意义,第二要确立描述意义和意义变化的方法。 接下来,本文第三章探讨了语言接触和日汉同形异义词研究的关系。像日语和汉语这样难以确立语音对应规则的语言之间有什么语源关系,套用过去的欧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是有限的。应该弄清楚语言接触的机制,但目前只能假设语言接触有阶段性。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日汉同形异义词的实例研究分析日汉之间的语言接触情况,得出了日语和汉语中具有共同的概念,而且这个共同概念是相当普遍的这一结论,笔者认为可以假设某种“核心义位”的存在。而要想准确地描述日汉同形异义词在日语和汉语中的意义变化过程,需要日汉之间共通的坐标,也就是需要确立一个具有精密性和普遍性的意义描述的方法。描述意义变化的一个关键是词汇概念结构和生成词汇中的动态视角。这种观点认为应该先有一个“核心义位”,而其他意义和用法都是从核心义位生成的。这是确立意义变化的描述方法时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 以上本文以单个实例研究为基础,对日汉同形异义词研究作了理论上的阐述,并在近代语言学成立至今的语言学中对本研究作了定位,明确了日汉同形异义词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日汉同形异义词 意义变化 语言接触 核心义位 意义描述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H36
【目录】:
- 内容摘要2-3
- Abstract3-7
- 第一章 绪论7-16
- 一、产生日汉同形异义词的背景7-9
- 1. 汉字传到日本和日中汉字文化圈的形成7-8
- 2. 日中的文字使用情况8-9
- 二、什么是日汉同形异义词9-10
- 三、日汉同形异义词研究的意义10-13
- 四、日汉同形异义词的研究现状13-14
- 五、研究的材料和方法14-16
- 第二章 日汉同形异义词的归纳16-141
- 一、日汉同形异义词的分布情况16-18
- 二、日汉同形异义词的归纳方法18-25
- 1. 归纳的视点18
- 2. 日汉同形异义词在日语和汉语中的定位与有关先行研究18-22
- 2.1 日汉之间词语借用的两大浪潮18-20
- 2.1.1 近代以前19
- 2.1.2 近代以后19-20
- 2.2 日语汉字词中的日汉同形异义词20-22
- 3. 现代层面这一共时视角22-23
- 4. 现代层面的比较对比23-24
- 5. 共时视角与历时视角的结合24-25
- 三、日汉同形异义词的个案研究25-141
- 1. 个案研究上篇25-78
- 爱人25-27
- 地方27-30
- 东西30-33
- 方便33-36
- 告诉36-38
- 工作38-41
- 合同41-43
- 节目43-45
- 结束45-48
- 目前48-50
- 便宜50-53
- 汽车53-56
- 清楚56-58
- 事情58-61
- 水平61-64
- 无论64-66
- 先生66-69
- 新闻69-72
- 颜色72-75
- 作业75-77
- 分析(一)77-78
- 2. 个案研究下篇78-141
- 别79-82
- 长82-84
- 朝84-87
- 吹87-91
- 从91-94
- 打94-97
- 倒97-101
- 得101-106
- 点106-108
- 多108-111
- 放111-114
- 花114-118
- 肥、胖118-121
- 履、鞋、靴121-129
- 分析(二)129-141
- 1. 意义变化是否具有普遍的特征129-131
- 2. 讨论意义变化的规律至少有两个前提131-141
- 2.1 要清楚什么是意义131-136
- 2.2 要确立描述意义和意义变化的方法136-141
- 第三章 语言接触和日汉同形异义词研究141-146
- 一、语言联盟和日汉同形异义词141-143
- 二、语言接触的阶段性143-146
- 结语146-150
- 参考文献150-158
- 后记158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英;日本留学生汉日同形词学习负迁移情况调查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908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590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