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聊斋志异》日译本的随俗与导俗

发布时间:2017-08-02 00:26

  本文关键词:《聊斋志异》日译本的随俗与导俗


  更多相关文章: 聊斋志异 日本 翻译 文学史 文体


【摘要】:20世纪日本《聊斋志异》重译不断,乘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学兴盛风潮,柴田天马和田中贡太郎的个性化译介将广大读者带进其艺术世界;增田涉、立间祥介等的译本充分发挥了现代日语口语文体的特色。日本译介者先后将民俗性、人民性、人间性和与日本文学的亲缘性作为《聊斋志异》融入日本文化潮流的许可证,并通过对《聊斋志异》与日本文学亲缘性的揭示,引导读者确认它的现代认知价值。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聊斋志异 日本 翻译 文学史 文体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日文学经典的传播与译介”(批准号:04BWW00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36
【正文快照】: 自上世纪以来,《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在日本被多次重译,节译本、全译改写本、编译本一应俱全。日本翻译家(小说家、中国文学研究家)考量当时新闻界、出版界的运作方式以及读者的阅读倾向等要素来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并具体感知译作在社会上传播与接受的效果。《聊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平;;《聊斋志异》与日本明治大正文化的浅接触[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2 林华;;评陈铭志的声乐套曲《聊斋志异》三则[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3 李霞;;最后的风流——浅析《聊斋志异》的文言选择[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4 于天池;王振全;;一部大文章以此开宗明义——说《聊斋志异·考城隍》[J];蒲松龄研究;2006年02期

5 任增霞;;《聊斋志异》“自然美”女性形象论略[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陆学松;;《聊斋志异》中女性题材作品再认识[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7 蓝翎;略谈《聊斋志异》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J];文史哲;1980年06期

8 陈福康;;揭开日本汉文学史角落的另一幕[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年03期

9 甘正芳;;寒山在日本的经典化及其影响[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黄润华;王小虹;;满文译本《唐人小说》《聊斋志异》等序言及译印《三国演义》谕旨[J];文献;198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绍祥;;翟理斯与英译《聊斋志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郑体武;;新世纪《俄罗斯文学选读》教材的编写理念(发言摘要)[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方锡球;;文学发展机制与重写文学史[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吴光正;;道情曲目鼻祖《韩仙传》及其传播考论——兼谈学界关于元明两代小说、戏剧的文学史建构[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张荣翼;;文学史的述史秩序:——原型、经典和进化[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6 林贤治;;60年文学史如何书写?[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3期(总第197期)[C];2010年

7 叶岗;;文体意识与文学史体例[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田英;;翻译策略透视[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李湘琴;;浅谈日本人的“鱼”文化[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0 张学军;;只有创新才有文学史[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建林;《明代文学史》倾力打造学界泰斗遗著[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2 程永新;文坛那些人和事[N];文学报;2008年

3 眉睫;从故纸堆里找寻一段失落的文学史[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同济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喻大翔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 黄曼君;中文文学史,,一样的血 一样的梦[N];社会科学报;2003年

5 陈占彪;文学通史:漫漫实践路[N];社会科学报;2004年

6 本报书评人 止庵;关于周作人《近代欧洲文学史》[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潘小松;文学史的另一种写法[N];深圳商报;2004年

8 高建平;论文学史书写中的双向互动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9 阎福玲;“文学观念与文学史”学术研讨会召开[N];光明日报;2004年

10 毛丹武 李玲;面临新世纪——文学史眼光如何“中国化”[N];文艺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丽;南原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迟庆立;文化翻译策略的多样性与多译本互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付岩志;《聊斋志异》诠释史论[D];山东大学;2007年

5 高明峰;北宋经学与文学[D];扬州大学;2005年

6 韩田鹿;书生的白日梦[D];河北大学;2005年

7 易小平;西汉文学系年[D];山东大学;2005年

8 黄洽;《聊斋志异》与宗教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9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双全;大陆作家在香港(1945-1949)[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斌;论蒲松龄的佛学观及其在《聊斋志异》中的体现[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郇彦宁;狰狞外貌后的俗世情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向阳;论再度语境化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赵欢;英汉语篇类型对比与翻译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5 高春明;称呼语的社会语用功能及翻译策略[D];长春理工大学;2005年

6 刘九茹;梁译莎士比亚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7 张四妮;《聊斋志异》之冯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王世元;《聊斋志异》叙事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9 孙勇;从文化角度谈中文旅游资料的英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王丹红;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看《红楼梦》两译文的翻译倾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069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6069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5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