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中日同形词对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02 14:02

  本文关键词:中日同形词对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同形词 误用情况 母语干扰 消极影响


【摘要】: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中日两国又同属汉字圈,在使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难免存在相互借用、相互影响的情况,正因如此,在中日词汇中出现了大量的同形词。这些同形词的存在对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因受母语干扰,在学习日语时部分同形词汇会带来各种消极影响,对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造成一定的干扰,从而导致误用的产生。 本文以中日同形词为基础,采用社会语言学调查方法,对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学习中出现的误用情况进行偏误分析,以求找出中日同形词影响学习者们正确使用目的语的原因。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中日同形词的概念及其分类作了详细说明,并对同形词的比例做出统计。之后针对分类及统计结果进行整合,设计调查问卷对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进行分类抽样调查,以求了解其在学习中日同形词时的误用情况,找出影响各阶段学习者出现误用的问题点,和各类同形词的误用率,并对高误用率题型进行举例分析。最后针对调查结果得出的误用情况详细分析中日同形词对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的影响及产生影响的原因。
【关键词】:同形词 误用情况 母语干扰 消极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8
  • 第一章 绪论8-14
  • 1.1 先行研究8-12
  • 1.1.1 关于同形词的研究8-10
  • 1.1.2 关于偏误的研究10-12
  • 1.2 先行研究的不足12-13
  • 1.3 研究目的和方法13-14
  • 第二章 关于中日同形词14-37
  • 2.1 同形词的概念14-15
  • 2.1.1 汉语中同形词的定义14-15
  • 2.1.2 日语中同形词的定义15
  • 2.1.3 本文中同形词的定义15
  • 2.2 同形词形成的历史背景15-17
  • 2.3 同形词的分类17-35
  • 2.3.1 同形同义词19-21
  • 2.3.2 同形近义词21-30
  • 2.3.3 同形异义词30-35
  • 2.4 中日同形词的比例统计35-37
  • 第三章 中日同形词的误用情况37-49
  • 3.1 调查问卷37-49
  • 3.1.1 调查目的37
  • 3.1.2 调查对象37-39
  • 3.1.3 调查实施方法39-41
  • 3.1.4 调查结果41-49
  • 第四章 中日同形词的影响49-57
  • 4.1 积极影响49-51
  • 4.2 消极影响51-52
  • 4.3 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52-57
  • 4.3.1 字形的因素52-54
  • 4.3.2 词义的因素54-57
  • 结语57-59
  • 参考文献59-63
  • 致谢63-65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健华;专科辞典中同形词目的处理[J];辞书研究;2001年02期

2 陈绂;略谈汉语同形词及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02期

3 余绍霞;古汉语同形词浅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4 朱英月;《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中的中韩同形词比较分析[J];汉语学习;1996年05期

5 司秀;试析法语变位动词中的“异义同形”现象[J];法语学习;1997年05期

6 江明镜;为语言学中的某些术语正名[J];昌吉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李珠和;论汉语和韩语同形词的特点[J];中文自学指导;2005年03期

8 杨红;;汉日同形词使用上的难点[J];日语知识;2010年03期

9 张雪梅;;小议日汉同形词的词义差别——以词义完全不同的同形词为中心[J];考试周刊;2011年25期

10 杨蔚;香港地区报刊港式中文与内地同形词语的差异分析[J];求索;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哈斯;;《蒙古语同形词信息词典》管理平台的的设计和实现[A];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与进展——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第二届全国多语言知识库建设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侯敏;;汉语自动分析中的若干问题与对策[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任江辉;;汉日同形词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吉仁尼格;;蒙古文同形词的统计法[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根本晃;;日语一般疑问句语调的起伏度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刘齐文;;话语语言学视角的中日同形词置换策略——以井波律子《三国演义》日译本为文本[A];贵州省外语学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俞士汶;段慧明;朱学锋;;语言工程中同形及兼类词语的处理策略[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程玲;;辨析日语词义的类聚与聚合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4年

9 何华珍;;“退婴”探源[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楠;;《现代汉语词典》同形词目分析[A];中国辞书论集2001[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林(南京大学);貌合神离的词语[N];文汇报;2003年

2 ;名与字的意义组合方式[N];联合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吕云 温俊华;本泽浩之:来中国广州是个“挑战”[N];广州日报;2009年

4 路书体;多音字练习方法浅探[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张佩颖;本田攻略[N];中国企业报;2001年

6 周有光;异形词的整理和汉语词汇的奇异现象[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池昌海;亟待规范的书写形式:拼音字母缩写(下)[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8 ;迷你型中日语音翻译器跨越中日语言障碍[N];计算机世界;2001年

9 记者 咏梅 通讯员 阎玉峰;三种蒙文自动转换系统研制成功[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10 记者 王君 王中宙 通讯员 阎玉峰;内大教授吉仁尼格主持的三种蒙文自动转换系统研制成功[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淑琴;蒙古文同形词知识库的构建[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佐藤芳之;日汉同形异义词研究[D];北京大学;2010年

3 百顺;日蒙机器翻译及相关技术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4 刘迪;韩国语汉字词与汉语对应词汇的意义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蒋磊;在东方与西方之间:现代旅日作家的文化体验[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6 于冬梅;中日同形异义汉字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金锡永;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李月松;汉日动物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李海燕;汉韩动名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丸山惠子;中日同形词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陆璐;中日同形词对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2年

3 黄晓君;日语母语者学习汉日同形词偏误分析与教学对策[D];吉林大学;2011年

4 森美希子;汉日单字同形动词对比研究及汉语教学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内田淳;汉语教学中的汉日同形词考察报告[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时可;日本学生汉语学习中同形词偏误研究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峤;汉日同形词对比及对日汉语词汇教学策略[D];黑龙江大学;2012年

8 张潇月;关于日中同形词的词义比较[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姜颖t;汉日两字同形词偏误分析和教学对策[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汝利娜;中日同形词对比及其对日汉语教学[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096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6096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9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