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日本文学翻译中“注释”与“文化”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试论日本文学翻译中“注释”与“文化”的关系
【摘要】: 日本文学翻译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某些语言难以直截了当地完全翻译过来,因此,必须在翻译中加上必要的注释或说明。这或许可以说是翻译技巧不够高的原因,但实际上是文化的差异造成了某些语言无法翻译。要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学,也要理解其民族的文化,对文化差异的不了解、模糊,可以说是文学翻译中出现障碍的根源。同时,对一些无法直译的内容加以注释,是一个必要的手段。区别同类文化中所具有的相异性、异类文化中所具有的相同性,对翻译工作者而言都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日本文学 翻译 注释 文化 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H36;I313
【目录】:
- 内容提要4-6
- 引言6-9
- 一、“注释”与“文化”的关系9-15
- 1. “注释”与“文化”9-11
- 2. “归化”与“异化”11-13
- 3. 日本文学翻译的独特性13-15
- 二、日本文学翻译中“注释”实例分析15-34
- 1. 衣食住行上的文化差异与翻译15-23
- 2. 度量衡等方面的文化差异与翻译23-25
- 3. 谚语或成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25-27
- 4. 艺术表现形式上的文化差异与翻译27-28
- 5. 生活风俗习惯上的文化差异与翻译28-30
- 6. 其他方面的文化差异与翻译30-34
- 三、日本文学翻译中“注释”与“文化”关系的总结34-38
- 1. 日语“汉字”与翻译的关系34-35
- 2. 中日文化相同点及不同点与翻译的关系35-36
- 3. 文化的融合发展与翻译的关系36
- 4. 典故、谚语与翻译的关系36-37
- 5. 人们审美心理与翻译的关系37-38
- 结语38-40
- 注释40-41
- 参考文献41-42
- 论文摘要42-45
- Abstract45-47
- 导师及作者简介47-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风华;;文体学与翻译刍议[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孙宁宁;张加克;;Vanity Fair“开幕以前的几句话”两个中译本的翻译评论[J];海外英语;2011年07期
3 ;第三届中南六省区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研讨会在广州召开[J];民族翻译;2010年03期
4 李钰漪;李丽霞;;关于翻译教学的几点思考[J];商品与质量;2011年S6期
5 刘宁;;浅谈一些翻译理论在翻译『始める前』一文时的运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8期
6 ;本刊稿约[J];民族翻译;2010年02期
7 王莉;;功能对等给力:亲属称谓语的英译[J];海外英语;2011年06期
8 谭小梅;;论译者的素养[J];考试周刊;2011年45期
9 牛蕊;;跨文化意识在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10 郑钰洁;;浅谈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传统译论[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显斌;;韦努蒂翻译理论的局限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郭沫若;菲戈;;我的母国·作为日本文学课题[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3 李芦笛;;中国古典诗歌中文化意象的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周苏烽;;日本文学翻译家金中简介[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5年
5 张志;;浅谈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的作用[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林克难;;翻译理论教学:母论与系统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章小叶;;浅谈日本文学的超政治性[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8 吴春兰;李晓燕;;译学“特色派”与研究生翻译理论教学[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丽君;;纽马克翻译理论在汉英外事翻译中的运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10 夏贵清;;得意忘形和以意赋形——论翻译与忠实[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6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鸥;日本文学与现代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2 叶渭渠;日本文学的经典[N];中国文化报;2003年
3 郑辉;“信、达、雅”与翻译理论[N];福建日报;2003年
4 ;日本文学的经典[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5 叶渭渠 唐月梅;写在《日本文学史》完成之后[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张晖;一千年来最受欢迎的日本文学家是谁?[N];中华读书报;2000年
7 戴铮;日本文学大奖引发连锁轰动[N];中华读书报;2004年
8 田泳;我辜负了期待“林译《1Q84》”的读者[N];深圳商报;2010年
9 林林;日本文学史研究又一新成就[N];光明日报;2001年
10 大江健三郎/文 涂晓华/译;日本文学能成为世界文学吗[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志宇;论近、现代日本文学中的“家庭”[D];浙江大学;2010年
2 陈蜀玉;《文心雕龙》法语全译及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李雁南;近代日本文学中的“中国形象”[D];暨南大学;2005年
4 陶友兰;试论中国翻译教材建设之理论重构[D];复旦大学;2006年
5 张昕宇;从“日本”的历史文脉中阅读村上春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张瑾;小泉八云的日本情结与文学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骆贤凤;后现代语境下的译者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刘炳范;战后日本文学的战争与和平观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黄远鹏;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科学评价探索[D];山东大学;2009年
10 金敬红;解构视角下翻译中的二元对立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金霞;试论日本文学翻译中“注释”与“文化”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8年
2 刘剑;翻译的语用顺应观:以《红楼梦》为个案[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姚绪宁;翻译中的衔接[D];山东大学;2005年
4 刘学思;艾兹拉·庞德眼中的中国[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5 姜少华;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探究计算机英语的翻译[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金立;《红楼梦》中模糊语言的翻译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7 周静;认知隐喻框架下的翻译思维过程探索[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李娜;部分与整体的动态关系:在非专业用途翻译中基于法位学理论重构意义[D];南昌大学;2007年
9 张荔青;英语格律诗汉译探索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姚兰;翻译中的话语霸权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326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632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