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语音的物理表现与心理感知

发布时间:2017-08-08 15:00

  本文关键词:语音的物理表现与心理感知


  更多相关文章: 物理表现 心理感知 元音 辅音 词调


【摘要】:中国人和日本人对同一音段有不同的感知。即使同为日本人,对语音的感知也不能用物理量去衡量。文章利用声学、语音学手段,通过对元音、辅音、词调的具体表现,论证人们对语音的物理表现和心理感知上存在的差异。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系
【关键词】物理表现 心理感知 元音 辅音 词调
【分类号】:H36
【正文快照】: 0.引言人们在听感语音时,往往把语音系统中所有呈连续物理现象的声音信号处理成多个离散的单位。这种离散的单位是利用该声音信号中有无某些特征为基础而区别的,这些特征就是音系学中的区别特征。例如日语中发音位置最前的辅音/p/、/b/和/m/都是双唇音,它们之间形成对立,这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诎人;论日语语音的对立与连续[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年03期

2 曹剑芬;;汉语声调与语调的关系[J];中国语文;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泰;;聊斋俚曲詈词研究[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2 秦廷斌;;土家族语言的现状与保护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黄育才;正确看待当前的汉英混用现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侍中;中西思维方式差异说辩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王谦;苏宁;;浅论新时期乡土文学中方言的审美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6 林芳;荣吉;;论戏剧艺术中的独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7 李慧;曾智;;试析楼盘广告语对语言得体性原则的偏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8 曹志国;;文学语言与生活的距离——以宫林的小说《大雾弥漫》、《点晕》为例[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武丽华;谈英汉语言中语用得体的文化对比[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李有华;;了解中西文化差异 提高翻译教学效果[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志凡;;高职英语教育英美文化缺失现象的反思[A];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哈妮克孜·伊拉洪;帕力旦·赛力提尼牙孜;那斯尔江·吐尔逊;吾守尔·斯拉木;;维吾尔人说汉语普通话发音特点的声学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3 陈家宁;林哲;;谈外来词的汉化处理[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4 李开;;从理论启蒙到理论体系——学习高名凯先生《语言论》[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5 郭旭东;;岛内语言与大陆语言的差异表现及其对两岸交流的影响[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6 曹剑芬;;汉语语调研究中的若干问题[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江海燕;;语速对语句内部音高变化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刘锦芳;;中西文化下广告翻译的差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冀青;冯保初;李晓红;;创建规范开放的语用环境[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集)[C];2002年

10 白云;;方言区人普通话声调的学习——以广西桂北平话区人为例[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春;甘肃临夏方言回腔语音格局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郭莉敏;俄语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娜;北宋“文字禅”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武晓丽;汉语核心词“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陈荣;英语词汇教学的认知语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漆捷;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语言符号与货币的通约性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陈茜;词语借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丁雅敏;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文化传播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小英;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李艳春;语言经济学视域下网络语言的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崔学勤;汉语字母词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8 林承亮;汉语颜色词“白”的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马卓;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惠;中国当代大众文化中的犬儒主义倾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诎人,庞黔林;日语词类的对立与连续[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8年03期

2 杨诎人;论日语语法的对立与连续[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2年02期

3 杨诎人;论日语语义的对立与连续[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2年04期

4 沈炯;汉语音高系统的有声性和区别性[J];语言文字应用;199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成龙;;俄语歌曲的原文拼读解读[J];广播歌选;2009年05期

2 崔学善;刘伟;;韩语发音教学刍议[J];青年文学家;2010年07期

3 孙竹;我国蒙古语诸方言土语的语音对应规律[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04期

4 徐青;论音位组合及其选择性特点[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5 陈郁;;意大利语歌唱语音的特点[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年02期

6 刘爱君;日语听力测试中的常见语音变化[J];日语知识;1999年09期

7 任桂婷;高扩昌;;商州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J];商洛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肖靖;;论河南方音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9 郭焰坤;浅谈对偶的基础[J];修辞学习;1994年05期

10 范丽君;《现代卡尔梅克语音学》前言[J];蒙古学信息;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学文;;朝鲜语松紧辅音的声学分析[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2 王功平;;印尼留学生普通话平/翘舌辅音发音与元音关系[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宋丽娴;;斯瓦希里语学生汉语一级元音习得的偏误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周学文;;鄂温克语重叠辅音及协同发音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李海峰;韩纪庆;郑铁然;;元音、辅音粗判自适应电话语音增强方法[A];第七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7)论文集[C];2003年

6 李玲玲;哈斯其木格;呼和;;蒙古语标准音元音/■/、/■/在语流中的清化模式[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7 许日俊;刘昌平;;印刷体韩文字符中字母的分割与识别方法研究[A];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柳春;于洪志;李永宏;武光利;;甘肃临夏方言回腔元音格局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哈斯其木格;;从腭位角度论普通话元音/i/[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10 郑玉玲;;试论语音声学参数[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锡伦;汉语音节的特点[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2 郑玉玲;基于EPG的普通话语音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金寅;现代汉语中辅音能否自成音节及其他[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4 贵阳市乌当中学 万朝炯;浅谈前后鼻韵母辨正的教学[N];贵州民族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胡冰冰;孩子的口吃[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6 何世桢;40岁多唱唱蔡琴的歌[N];健康时报;2007年

7 魏元石;《字母表》教学刍议[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8 杨然;东南亚语言纵横谈[N];广西日报;2004年

9 镇江市丹徒区辛丰中心小学 王永梅;“听”与“说”[N];江苏教育报;2008年

10 张开逊;回望人类发明之路[N];大众科技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敖云那生;蒙古语阿拉善土语语音声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刘勇智;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语音特征的分析及其同遗传相关性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3 孟和吉雅;蒙古语标准音水平测试系统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4 李云靖;北京话音节发音的时间结构[D];南开大学;2010年

5 谷丰;用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声调语言词的长时程记忆痕迹[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6 戴光宇;三家子满语辅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王海滨;彝文历算书《尼亥尼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李飞跃;唐宋词体论要[D];北京大学;2012年

9 高梨,

本文编号:6405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6405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1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