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不如归》三个中译本的文本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10 01:10

  本文关键词:《不如归》三个中译本的文本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不如归 诗学 意识形态 赞助人


【摘要】:《不如归》是日本作家德富芦花的代表作,由于其反映了普遍的社会问题,这部作品在日本受到极大欢迎,被改编成喜剧和电影,还被译介到很多国家,广泛流传于全世界。这部作品不仅被翻译成了汉语,还存在不同时代的版本,不同的译者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使得译本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多元系统论告诉我们翻译策略的选择不仅是译者自身的原因,还受到来自诗学、赞助人、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对比了《不如归》三个中译本所呈现出的不同诗学以及三位译者选择的不同的翻译策略,然后又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分析不同诗学和翻译策略是如何受到时代、意识形态和赞助人影响的。通过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翻译过程的复杂性,避免片面地判断翻译作品的好坏。
【关键词】:不如归 诗学 意识形态 赞助人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6;I046
【目录】:
  • 摘要3-4
  • 要旨4-7
  • 前言7-8
  • 1 先行研究8-12
  • 1.1 《不如归》的研究现状8-10
  • 1.1.1《不如归》的中译情况8-9
  • 1.1.2《不如归》所反映出的中日共通文化现象9
  • 1.1.3 中国对《不如归》文本的研究现状9-10
  • 1.2 多元系统论的研究现状10-12
  • 2 关于三位译者12-16
  • 2.1 三位译者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12-13
  • 2.2 三位译者的翻译成就13-14
  • 2.3 三位译者的翻译观对比14-16
  • 3 三个译本的文本分析16-36
  • 3.1 译者的创造性16-20
  • 3.2 语言诗学对比20-31
  • 3.2.1 译本的文体对比20-23
  • 3.2.2 词汇特征的不同23-25
  • 3.2.3 句式的不同呈现25-28
  • 3.2.4 叙事方式的差异28-30
  • 3.2.5 段落结构的调整30-31
  • 3.3 不同的预设读者31-36
  • 4 不同译本体现不同特征的原因分析36-44
  • 4.1 译本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36-37
  • 4.2 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37-42
  • 4.2.1 文化的影响37-39
  • 4.2.2 意识形态的影响39-42
  • 4.3 赞助人的因素42-44
  •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7
  • 谢辞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邹波;;林纾转译日本近代小说《不如归》之底本考证[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09年02期

2 王怡子;;不如归[J];新世纪文学选刊(上半月);2009年02期

3 夏敏;;《不如归》在中国的译介[J];语文学刊;2006年01期

4 郭勇;;“畅销书”的策略:透视《不如归》的帝国主义话语[J];日语教育与日本学;2012年00期

5 罗兴典;;形相近而神最随——评于雷先生的长篇新译《不如归》[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0年05期

6 郭晓梦;;日本小说《不如归》的婚姻悲剧[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年05期

7 ;[J];;年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文瑜;日本近代小说《不如归》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苏静;《不如归》三个中译本的文本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

2 苏静;《不如归》三个中译本的文本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

3 窦新光;日本近代小说《不如归》在中韩两国的传播及其影响[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481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6481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0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