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重叠的汉日语对比研究——从“处处闻啼鸟”谈起
本文关键词:名词重叠的汉日语对比研究——从“处处闻啼鸟”谈起
更多相关文章: 名词重叠 专有名词 汉日语 叠语 重叠形式 语素重叠 汉语大词典 亲属称谓 表示 个性
【摘要】:汉语和日语中都存在大量的AA式名词重叠形式。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指出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里中日双方存在认识偏差和片面性,并梳理、归纳出汉日语名词重叠的若干特点及其异同。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关键词】: 名词重叠 专有名词 汉日语 叠语 重叠形式 语素重叠 汉语大词典 亲属称谓 表示 个性
【分类号】:H146;H36
【正文快照】: 关于汉语名词的重叠,日本学者玉村文郎有一段话,反复被人引证,几乎已成定论。这里不妨再引一次:从孟浩然的那首有名的《春晓》中的承句“处处闻啼鸟”可以看出,中文的叠语形式并非只表示单纯的复数,而是表示包含“所有的N”的总数,,此处应该被译为「协赴乙巴乙石」。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吟,邵敬敏;试论名词重叠AABB式语法意义及其他[J];语文研究;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群霞;;成都方言名词重叠的类型、表义及成因[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余东涛,邓嵘;从汉语连动句的英译看英汉语句子结构的差异[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邓卫;论日本语中的o"语词汇[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于秀金;;信息结构脱离语境句法实现的动因探讨[J];外国语言文学;2006年04期
5 周红;;致使表达的现实性与虚拟性及其功能特征[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3期
6 齐沪扬;张秋杭;;“是……的”句研究述评[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吴长安;单音词指称与陈述转化的标记模式和类型——兼谈单音词的词汇地位[J];汉语学习;2004年04期
8 李宝贵;汉语语法的理据性与对外汉语教学[J];汉语学习;2004年05期
9 鲁畅;汉语复合词的中日比较[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邱莉芹,蒋华,杨安红;名词研究新突破[J];连云港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潘世松;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潘文;现代汉语存现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周统权;汉语动词配价理论及其神经心理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杰;不及物动词带主事宾语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李勇忠;语言转喻的认知阐释[D];复旦大学;2004年
8 宋永圭;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能”的否定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何文忠;中动结构的认知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刘伟;现代汉语代词隐现的动态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镇权;论现代汉语中的兼语式[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吴春相;现代汉语时体与连续动作连动式[D];延边大学;2003年
3 张望发;“还A就B”超前夸张句式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4 张华;现代汉语AABB格式词法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5 盛丽春;或然语气副词“大概”、“也许”和“恐怕”的功能分析[D];延边大学;2003年
6 韩兰;汉日量词对比[D];延边大学;2003年
7 李志英;英汉主位结构对比与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向华;汉语中“个”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9 于秀金;英汉信息结构的句法实现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林楚云;试论现代汉语叠结式[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玉玲;;“比N还N”构式探析[J];浙江学刊;2011年04期
2 周国强;;学术著作中外国人名汉译的若干经验[J];出版参考;2011年24期
3 ;中文写作标点符号使用方法[J];东南传播;2011年08期
4 倪亮;;浅析复指成分的位序[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7期
5 何继军;;《祖堂集》“其+N/NP”格式中“其”的功能及流变[J];古汉语研究;2011年02期
6 巴松拉姆;;关于汉藏翻译中音译规范化问题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1期
7 戴祥慧;;汉语教育游戏设计构思[J];成功(教育);2011年08期
8 马晓琴;;陕西方言词法比较[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储一鸣;;“adv+n”格式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10 林玉山;;挺进规范——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永进;郑承萍;;外国人名、地名翻译中的汉字应用问题[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学智;;《清文启蒙·清文助语虚字篇》补缀札记[A];满学研究(第一辑)[C];1992年
3 祝东平;高彦怡;;副词“就”的释义[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姜岚;;辞书的标音规范与《正词法》[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靳光瑾;肖航;富丽;;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类标记规范(修订)[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晋霞;;面向计算机的“V_双+N_双”结构类型研究[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7 廖先桃;于海滨;秦兵;刘挺;;HMM与自动规则提取相结合的中文命名实体识别[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竹;;中文信息处理与现代汉语词类研究[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王乃文;;谈《大英俄汉词典》及其语义等值[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10 刘倩;;力求唯真求实——浅谈翻译中的“还原”问题回译[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高为;译著版本闲话[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段玉泉;汉语拼音缩写述略[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3 教育部语用司;三项语言文字建议提交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4 本报高级编辑 傅振国;汉语,为你欢喜为你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5 杨玲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林译的认同错位与文化调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孙力;外来词翻译亟待法律规范[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彭春芳;湖南涟源杨家滩话重叠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陈俊和;现代汉语“X+们”的语义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姜红;与陈述、指称相关的现代汉语语法现象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唐德正;《晏子春秋》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樊长荣;汉英有定性制约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贾晴;基于数据库的汉韩对话语篇指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会兵;古书中词语的特殊读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阮氏秋荷;现代汉语同位短语的多角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安春;“一个”的用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利利;专有名词泛化的认知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2 苗露;专有名词作指称语的语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琦;从顺应论浅析专有名词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郎咸慧;普通化专有名词的计算机辅助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
5 王晓玲;基于语料库的网络服装类“专有名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岑慧雯;澳门商号用语探讨[D];暨南大学;2001年
7 刘雪梅;现代汉语中的名词重叠现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萨仁胡雅嘎;《蒙古秘史》专有名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9 耿莉;《庄子》专有名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官会云;《韩非子》名词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926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692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