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日本语言现象
本文关键词:以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日本语言现象
【摘要】: 由于学习日语以及在日本公司三年的工作经历,使我对日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和特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篇论文中,我通过介绍日语中的典型语言现象来阐述语言和社会的内在关系。本文认为社会架构将影响甚至决定语言的表现形式。 本文第一章描述了日语和日本社会的关系,介绍了语言是社会行为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这一概念。阐述了日语中的一些典型特点,如敬语、男女用语差异等,以及它们同日本社会崇尚的礼仪和权力这两大社会特征之间的联系。 第二章讲的是日语中的礼仪现象。礼仪在社会语言学中是一个很重要而且非常普遍的话题。然而,日语一直以来都被认为在表达礼仪方面是最为复杂的。通过一个研究课题,作者介绍了日本人在表达礼貌和感谢时男女有别、老少有别的特点。如在授受礼物时、给别人添麻烦时、抑或只是为了给别人留些面子的时候,均有不同的表现。这充分体现了语言现象的背后更为深层的社会背景。 第三章讲述的是日语中最为有趣的一个现象,即男女用语的差异。作者先介绍了社会语言学家对性别语言差异的看法,强调了日语中性别是一个最为明显的分水岭。并举例说明了男女用词、句法构成的不同,如“你”、“我”等的不同表述, 日本女性说话时的升调方式,以及句子结尾语的不同等。 性别用语的差异是日本社会的一面镜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 日本人习惯于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女性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社会中的弱势。不同的社会地位造成了语言的差异。 第四章,“团体与个人”阐述了日语中的又一独特面及其社会回素。日本人往往波定性为 集体至上备 然而事事又讲个人交情。在这章里,日本社会的集体模式和个体人际关系的矛 盾在日语中的体现。 第五章,描述了日语如何同社会一起演变一起发展的前景。日本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 的变革,它将不断地向外界开放。变化是大势所趋,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语言就啊应发展 到什么程度。日语随着日本社会的变革不断地加入了许多新的用语和表达方式。当然,希望 它在变化和发展中能够继续保持其原有的特征。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H3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3-6
- 英文摘要6-8
- Chapter One Japanese Language and Society8-19
- Section Ⅰ Language as Social Behavior8-12
- Section Ⅱ Japanese Society12-15
- Section Ⅲ Japanese as a Language15-19
- Chapter Two Politeness and Gratitude19-35
- Section Ⅰ Politeness in Socioiinguistics19-20
- Section Ⅱ A Case Study20-32
- Section Ⅲ Summary32-35
- Chapter Three Gender Difference35-52
- Section Ⅰ Gender and Language35-36
- Section Ⅱ A Big Dividing Line in the Japanese Language36-41
- Section Ⅲ Typical Features of Gender Distinction in the Japanese Language41-52
- Chapter Four Group and Self52-68
- Section Ⅰ Fluidity of Japanese Self52-57
- Section Ⅱ Encoded Selfin the Japanese Language57-60
- Section Ⅲ Relational vs. Absolute Self60-64
- Section Ⅳ The Group Model64-67
- Section Ⅴ Conclusion67-68
- Chapter Five Directions for Future Study68-72
- Bibliography72-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登贵;;谈日语语言变异现象研究的哲学理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刘玉红;;流行语的通俗阐释[J];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08期
3 黄淑琴;;说“变态”[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郑立华;试谈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J];外语教学;1988年01期
5 田原;;美国圣塔巴巴拉加州大学语言学系[J];当代语言学;1989年01期
6 伦知江;;拇指语言现象浅析[J];青年文学家;2009年24期
7 严云龙;;汉英谚语中的性别歧视[J];山东文学;2009年S4期
8 张正举;李淑芬;;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各国谚语的共性与个性[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9 张竹莉;;浅析语码转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王莉;;方言作品兴起现象的社会语言学解读[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民;陈章太;;从我国语言实际出发研究社会语言学[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2 陈玉泉;;日语中女性语的历史成因及其特点[A];福建师范大学第八届科技节老师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3 郑鲲腾;;英语中源自日语的词汇与日语原词的词义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吕乔;;日语“人(ひ と)”和汉语“人家”的自称用法对比[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曲凤鸣;;中文的“~(之)前”与日语的“~前に”“~までに”[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6 施春宏;;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规则本位和语用本位[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池上嘉彦;;日语——“撒旦的语言”[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8 陈玉泉;;日语中委婉语的语用方式概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尹仙花;;日语接尾词‘的’用法[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0 刘丁汉;;论“废话” 语言现象学札记[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锦国 大理学院文学院暨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新意来自司空见惯的语言现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自动翻译手机有望面世[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3 长春市第五十二中学 张英杰;使用人教版日语新教材的体会[N];中国教育报;2003年
4 赵金波;华夏东瀛一衣带 杏坛桃李一线牵[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晏煜;三问“日语软件人才”[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6 阿然;浅析日语软件人才培训的几个误区[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7 王寅珊;以麻生闹笑话为鉴,日民众恶补汉字[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阿然;东软欲打造 日语IT人才培训基地[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9 特约通讯员 吴琳;大连打造中国最大的日语IT人才培养基地[N];光明日报;2004年
10 秦晨;这里的樱花也灿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芹芹;汉语恭维回应语的社会语言学变异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金秀东;日语和韩国语的复合动词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3 武建国;当代汉语公共话语中的篇际互文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4 关薇;现代日本语感情表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李茂叶;人文语言视域下的文学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张萌;汉语儿童反语理解的心理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费惠彬;汉日话题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曲英梅;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动名化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唐星龄;财务会计语言观[D];厦门大学;2006年
10 徐以中;语音听觉反馈对言语发声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燕;以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日本语言现象[D];外交学院;2002年
2 张添羽;日语年轻人用语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3 袁子凌;英日礼貌语言对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常柳;社会语言学视角的俄语外来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晓男;沈阳市商业牌匾用语的社会语言学考察[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才华多旦;藏日语言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闻广益;汉语与日语量词的对比[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闫志章;日语外来语及其社会文化背景[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著清;日汉颜色词使用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10 夏晓丽;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95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895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