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个人的体验》结尾一处译文的分析及探讨
本文关键词:对《个人的体验》结尾一处译文的分析及探讨
【摘要】:本文从语法上,并结合主人公鸟的转变成长过程和小说的主题,对《个人的体验》结尾一处的误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原译文不仅与原文的语法不相符,而且它彻底改变了原文的意义,并与小说要表达的主题截然相反。可以说这种误译是一种给原著造成了巨大损害的“硬伤”,它很容易误导没有读过原文的读者,把他们完全引向歧途,甚至会产生导致歪曲作品主题的后果。
【作者单位】: 天津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误译 硬伤 歪曲
【分类号】:H36
【正文快照】: 《个人的体验》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的代表作。在他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其作品相继被译介到中国。大江文学素以思想深邃、想象力丰富、晦涩难懂而著称,这有时势必会给翻译其作品的中国译者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在《个人的体验》这部小说的结尾处,有一段话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洪伟;;《北国之春》歌词的一处误译[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0年01期
2 赵长江;谈谈翻译教学中的思维模式问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4期
3 苏四清;误译漫谈[J];长沙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4 陈运玲;科技英语术语及其误译探微[J];唐都学刊;1999年02期
5 傅昭桂;漓江版《荆棘鸟》中译本析评[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6 于学勇;常用词的误译及其应对策略[J];济宁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7 贾杰红;论科技英语名词术语的翻译[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8 刘晓玲;浅谈英语中一些容易误译的词和句子[J];南平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9 张庆路;Future Shock的误译及误因分析[J];上海科技翻译;2000年01期
10 郭珍梅;浅析英译汉中的误译[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春梅;;评《卡斯特桥市长》中译本的理解性误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杜春妙;;从“这”的误译谈起[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胡兆云;;从中英美政法文化词语系统对应看翻译的得失[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黄粉保;;《金瓶梅》英译本误译解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德学者研讨尼采与二十世纪中国[N];光明日报;2000年
2 文楚安;走近歌德[N];中华读书报;2000年
3 李景端;翻译读物质量亟待提高[N];光明日报;2001年
4 旅日学者 李长声;翻译即批评[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5 崔冰清;被亵渎的《傲慢与偏见》[N];光明日报;2002年
6 徐迅雷;绝对权力导致绝对失败[N];科学时报;2002年
7 李景端;外国文学出版:遭遇译质暗礁[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8 王明珠;文化因素在英译汉教学中的影响[N];西藏日报;2002年
9 昆明光华学校 韦圣明;中学古诗文错注误译例谈[N];云南经济日报;2002年
10 何娅;版权贸易喜人 译著质量堪忧[N];中华读书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诚;林纾、庞德翻译对比透视[D];广西大学;2005年
2 陈艳粉;“武术”文化意象和内涵的误译[D];苏州大学;2006年
3 李慧娟;翻译错误面面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4 丁茜;从描述翻译学的角度对林语堂《吾国与吾民》两个中文译本的历时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夏露;中文视野下的伊格尔顿[D];山东大学;2007年
6 王学功;雷克斯罗斯的汉诗英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新朝;重译中的误译[D];江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08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908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