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所”字结构的日文翻译

发布时间:2017-09-24 03:26

  本文关键词:“所”字结构的日文翻译


  更多相关文章: 所字结构 汉译日 现代汉语 翻译


【摘要】:“所”字结构字在汉语中出现频率较高,使用方法较为复杂,并存有广泛争议。这种情况给汉日翻译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使翻译工作者在翻译中莫衷一是,很难落笔,以至于使翻译仅仅停留在个人经验的层面,难以变成一种科学。为了加速汉日翻译领域的研究,为“所”字结构的日译实践提供更系统的理论依据,笔者选取了“‘所’字结构的日译”作为研究课题。 本文对“所”及”所”字结构日译方法的研究以“等值翻译理论”为理论基础进行论述。“等值翻译理论”最早在18世纪,由英国文艺理论家泰勒在其专著《论翻译的原则》中提出。泰勒认为译文应在思想、风格笔调及流畅程度上与原文保持一致,他的“三总则”被后人理解成西方最早的“等价翻译理论”。近代最早提出“等值翻译理论”的研究者是英国的卡特福德。他认为词素、词、词组、句子是翻译等值的基础语法等级,把翻译的中心目标定为在译语中“找出具有同等的价值”。奈达是等值翻译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在1969年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理论,把翻译的标准定为:使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在感受上基本相同。后来,他又将这一理论修正为“功能对等”,要求译文与原文不但在信息内容上对等,而且也要尽可能在形式上对等。本文的研究从“等值翻译理论”的基本原则出发,从“所”字的词性、接续、句法功能入手,通过分析《毛泽东选集》(1-5卷)中日对比版本的例句,尝试归纳出“所”字结构在译文中的等价形式,并总结出“所”字结构的日译方法,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所”字结构的日译研究提供更多的依据。 那么,“所”究竟为何词性,“所”字结构有哪几种句型模式,“所”及“所”字结构在日语中的等价形式究竟为何物,“所”在日译时,究竟该采取怎样的方法,这些都是本文将要讨论的问题。本文共由五章组成,篇章结构如下: 前言中,笔者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课题、研究现状、解决方法以及篇章结构等问题,对本文加以总括性的叙述。 第一章针对本文的理论基础——“等值翻译理论”进行了概括性阐释。全章分为两节,第一节集中讨论了“等值翻译理论”的发展历程及主要内容,第二节论述了“等值翻译理论”给本文研究带来的的启示。 第二章中,笔者探讨了“所”字的词性、”所”字结构的接续、”所”字结构的句法功能等问题。现代汉语中“所”字的词性,共有三种,即名词,量词,及助词。对于学术界没有争议的前两种词性,本文不拟讨论。第三种“所”是本章论述的重点。而关于”所”字结构的接续,本章列出了”所”字结构的五种句型模式,即“N1+所+VP+的+N2”,“N1+所+VP+的”,“为/被+N+所+VP”,“N1+所+VP”及“N+有/无+所+VP”。并分别针对上述五种句型模式研究了”所”字结构的句法功能。后文以此为基础,展开了相关讨论。 第三章是对代词“所”的日译问题的集中论述。第一节中,本文尝试寻找‘所’与日语形式名词的对应关系,并分析两者可在一定程度上对译的原因。第二节讨论的是将”所”字结构直接译成动词的翻译方法。笔者尝试找到在出现某些句型时或出现某些特定情况时,”所”字结构直接译为动词的可能性。第三节讨论了”所”字结构直接译为名词的原因。第四节则集中讨论了一些不太好归类,或是使用较少的译文的翻译方法。这一部分分成了三类论述:一是将“所”字还原为其所代替的实质名词,第二是将”所”字结构译成日语中的常用表达方式,三是将”所”字结构译成日语中同形词语。 第四章是对助词“所”的集中讨论。助词“所”有三种句型模式。一是“N1+所+VP+的+N2”,这是一个偏正结构,中心语为“N2”,“N1+所+VP+的”起到修饰“N2”作用,例如“我所认识的人”中,应是以“我所认识”来修饰“人”。而这种偏正结构在译成日语时,也一般得以保留。二是“N+所+VP+的”,这种句型的翻译方法可归纳为两种:其一,将“的”字后续内容补译成形式名词,其二列举了另外一些不太好归类的翻译方式。第三种句型是“为/被+N+所+VP”。“为/被……所”句型是书面语,其中“所”字是助词,可以省略,不参与翻译。“N”一般不可省,但某些固定用法除外,例如“必为所乘”。该句型日译时,一般将”所”字结构中的“VP”译成日语被动动词。 第五章是结论部分,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由于“所”字兼有代词、助词词性,所以我们对于“所”字结构的日译不能一概而论。代词“所”可译,而助词“所”不可译。需要先断明其词性,才能准确翻译。判断“所”词性的关键是看其在句中是否可以省略,可省即为助词,反之则为助词。第二,助词“所”构成的“所”字结构有4种主要翻译方法。一是将“所”直接译成形式名词,而动词则被译成定语,这是一种形式上的等价形式。二是将“所”字结构直接译成动词,“所”字作减译处理。三是将“所”字结构直接译成名词性成分。四是集中总结“所”字结构的其他译法。上述后三种翻译方式为奈达提倡的“功能对等”的等价形式。第三,助词构成的“所”字结构有3种句型:“N1+所+VP+的+N2”“所+VP+的+N2”的部分一般译成“名词+定语+名词性成分”的形式,也可根据需要译成“名词性成分+を+动词”的形式。“N+所+VP+的”中,“所”字结构可译成“定语+形式名词”或直接译成日语的动词。而“为/被+N+所+VP”则一般要译成日语被动句,但需要指出的是,当“为”字表示“是”字含义时,则不能译成日语被动句。由于“所”是助词,没有实际含义,不可译,故而上述句型在日语中的对等形式也是“功能对等”。 在总结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本部分还对本篇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作了补充说明,即笔者仅对《毛泽东选集》(1-5卷)进行了语料统计,对”所”字结构的实际使用状态、翻译方法的研究难免有失全面。同时本章也指出了笔者今后的研究方向,即在其它结构助词的日译研究上继续进行深入探索。 总之,“所”及”所”字结构的日译研究是一项相对庞大及复杂的工作,笔者对此课题的研究可能还不够深入。本文仅是一个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的初探性研究,欢迎学者、专家及同行批评指教!
【关键词】:所字结构 汉译日 现代汉语 翻译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36
【目录】:
  • 摘要4-7
  • 要旨7-11
  • はじぬに11-16
  • 1.研究。对象七籁团11
  • 2.研究刃目的七意羲11-12
  • 3.先行研究12-13
  • 4.研究刃方法13-14
  • 5.本稿刃横成14-16
  • 第一章 等O》瓓316-19
  • 1.1 等O》瓓3の先行研究16-17
  • 1.2 等O》瓓3理论からの启示17-19
  • 第二章 「所」フレ0,

    本文编号:9090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9090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d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