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计量文化术语翻译的困境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1-02-01 03:55
中国计量可分为传统计量和近现代计量,至秦统一中国时基本形成传统计量基础,王莽时刘歆对度量衡标准的考订和对度量衡理论的阐发,标志着传统计量理论的成。[1]近现代计量可以追溯至明末清初传教士入华所带来的西方科学。后随着国家形态的变化而发展,新经济形态背景为中国文化的"走出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中国传统计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分支,在对外传播中存在着国际传播进程起步晚、专业术语翻译标准难以恒定、不同文化的语言难以精确对应等问题。笔者将在本文对这些问题开展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对我国中国传统计量文化的国际传播有所增益。
【文章来源】: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4(21)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计量文化”主题研究前言
1.1 “计量文化”研究现状
1.2 “计量文化”对外传播现状
2 中国传统计量文化术语解译的背景和意义
2.1 文化强国战略支撑
2.2 中国古代计量文化主要集中在度量衡,时间及空间测量上。[2]
2.3 孔子学院是由政府举办,民间合作的汉语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
3 中国传统计量文化术语翻译的困境
3.1 中国计量文化迈进国际化进程起步晚
3.2 不同民族与语言文化之间翻译标准难以恒定
3.3 实际文本翻译中,难以寻求官方给予的参考翻译
4 中国传统计量文化术语翻译准则探究
4.1 遵循原文法则
4.2 计量单位翻译的精准性原则
5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江户时期《尘劫记》中的计量文化研究[J]. 萨日娜,关增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2]中国与西方计量发展的比较[J]. Konrad Herrmann,关增建. 中原文化研究. 2017(06)
[3]西方译学术语的汉译现状与思考[J]. 陶李春,魏向清,刘润泽.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6(04)
[4]计量单位的体验、隐喻认知及其在商务翻译中的转换[J]. 轩治峰.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01)
[5]中国计量发展历史分期初探[J]. 关增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本文编号:3012158
【文章来源】: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4(21)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计量文化”主题研究前言
1.1 “计量文化”研究现状
1.2 “计量文化”对外传播现状
2 中国传统计量文化术语解译的背景和意义
2.1 文化强国战略支撑
2.2 中国古代计量文化主要集中在度量衡,时间及空间测量上。[2]
2.3 孔子学院是由政府举办,民间合作的汉语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
3 中国传统计量文化术语翻译的困境
3.1 中国计量文化迈进国际化进程起步晚
3.2 不同民族与语言文化之间翻译标准难以恒定
3.3 实际文本翻译中,难以寻求官方给予的参考翻译
4 中国传统计量文化术语翻译准则探究
4.1 遵循原文法则
4.2 计量单位翻译的精准性原则
5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江户时期《尘劫记》中的计量文化研究[J]. 萨日娜,关增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2]中国与西方计量发展的比较[J]. Konrad Herrmann,关增建. 中原文化研究. 2017(06)
[3]西方译学术语的汉译现状与思考[J]. 陶李春,魏向清,刘润泽.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6(04)
[4]计量单位的体验、隐喻认知及其在商务翻译中的转换[J]. 轩治峰.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01)
[5]中国计量发展历史分期初探[J]. 关增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本文编号:30121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waiguoyuyanwenhua/3012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