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理解的教学”框架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启示——以高校德语作为第二外语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14 09:44
将"面向理解的教学"理论及其教学框架与翻转课堂进行结合,提出面向理解教学框架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以"实作性理解"为翻转目标,以"理解性实作"为翻转形式,以大学德语为第二外语课程为例,进行了该理念下的设计尝试。
【文章来源】: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29(04)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Tf U面向理解的教与学
二、TfU框架下的翻转课堂
1. 翻转设计流程为“理解”提供环境
2. 翻转学习资源为“理解”提供基础保障
3. 翻转课堂与生成性主题式教学互相支撑与补充
4. 翻转课堂流程与理解性实作的一致性
5. 翻转课堂保证了行进中的评价
三、以高校第二外语为例的教学设计
1. 课程及学习者特点
2. 生成性主题的选取和设计
3. 设定理解性目标
4. 评价标准
5. 教学方案设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文化差异角度反思翻转课堂在我国学校中的应用[J]. 卢钰,徐碧波,焦宇. 中国电化教育. 2015(08)
[2]基于理解的翻转课堂研究——以《电视编导与制作》课程为例[J]. 陈明选,陈舒. 远程教育杂志. 2014(06)
[3]理解翻转课堂的三个关键点[J]. 金陵.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07)
[4]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 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 开放教育研究. 2013(01)
[5]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 远程教育杂志. 2012(04)
本文编号:3342234
【文章来源】: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29(04)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Tf U面向理解的教与学
二、TfU框架下的翻转课堂
1. 翻转设计流程为“理解”提供环境
2. 翻转学习资源为“理解”提供基础保障
3. 翻转课堂与生成性主题式教学互相支撑与补充
4. 翻转课堂流程与理解性实作的一致性
5. 翻转课堂保证了行进中的评价
三、以高校第二外语为例的教学设计
1. 课程及学习者特点
2. 生成性主题的选取和设计
3. 设定理解性目标
4. 评价标准
5. 教学方案设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文化差异角度反思翻转课堂在我国学校中的应用[J]. 卢钰,徐碧波,焦宇. 中国电化教育. 2015(08)
[2]基于理解的翻转课堂研究——以《电视编导与制作》课程为例[J]. 陈明选,陈舒. 远程教育杂志. 2014(06)
[3]理解翻转课堂的三个关键点[J]. 金陵.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07)
[4]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 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 开放教育研究. 2013(01)
[5]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 远程教育杂志. 2012(04)
本文编号:3342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waiyufanyi/3342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