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即时通讯产业反垄断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9 10:15
  市场的有效性是经济学家讨论不衰的恒久话题;经济学者纷纷针对如何使市场达到有效竞争这一宏大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而反垄断方面的学者则关注如何使垄断力量无法有效实施,进而使各市场主体可以充分竞争。在国际上,人们对垄断保持警惕性由来已久。1890年《谢尔曼法》的颁布开辟了政府规制市场垄断的先河,在以后的100多年里,世界多国纷纷颁布自己的反垄断法律,中国同样没有例外——《中国反垄断法》于2008年实施。毫无疑问,经济学者和法律学者对垄断及市场有效竞争的研究逐步深化,研究领域逐步扩大,这些变化为反垄断法的具体实施提供了理论指导。双边市场理论的提出为反垄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双边市场理论使人们不是仅仅关注单一的市场,而是将需求相互关联的其他市场同样考虑在内,这对以界定市场为基础的反垄断研究影响重大,使之更为合理。即时通讯产业是一个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产业,其中的平台企业作为消费者和广告企业交互的平台。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及其成果可概述如下:1、在前人对双边市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即时通讯产业“双边市场”的产业特征,并且以此为基础,结合反垄断理论确立了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框架。2、在价格...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即时通讯产业反垄断研究


企业在单一消费者甲上的市场力量

市场份额,竞争者,企业,无损于


假设企业边际成本人了C不变,当企业在提高价格时不考虑竞争者的反应是因为提价后,其竞争者的决策区间并没有扩大,或者利润反而增加,还有可能是竞争者的反应无损于其利润;以图3一4解释企业为什么不考虑消费者的反应。

消费者,企业,行为,消费者剩余


3即时通讯平台企业行为的反垄断研究图3一4企业采取某种行为后的消费者反应如图3一4所示,当企业将价格由只提高至凡时,产量由g降至QZ,Q,一QZ是退出此交易市场消费者的消费量,企业因此所受损失为图中蓝色部分,但是继续留在此市场中的消费者将面临更高的价格几,企业从这些消费者身上攫取的消费者剩余增加量为图中绿色部分,绿色部分大于蓝色部分,企业从继续消费其产品的消费者身上所攫取的消费者剩余增加量能够弥补部分消费者离去而造成的利润损失,并且还有剩余,故企业不必考虑消费者的反应。但是当企业处于信息充分条件下的最优水平

【参考文献】:
博士论文
[1]双边市场中平台企业的非价格竞争策略研究[D]. 张凯.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2]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B2B平台运行策略及其演化研究[D]. 曹俊浩.上海交通大学 2010
[3]双边市场价格理论及其产业应用研究[D]. 李泉.上海交通大学 2008
[4]银行卡产业支付系统竞争与公共政策[D]. 田华.辽宁大学 2008
[5]网络产业的市场结构、竞争策略与公共政策研究[D]. 张丽芳.厦门大学 2008
[6]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传媒产业运行机制与竞争规制研究[D]. 程贵孙.上海交通大学 2007
[7]基于零售商垄断势力的纵向关系与竞争政策研究[D]. 张赞.复旦大学 2007
[8]在线信息产品定价研究[D]. 张宇.电子科技大学 2007
[9]双边市场定价策略研究[D]. 纪汉霖.复旦大学 2006
[10]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产业竞争与公共政策研究[D]. 朱振中.北京邮电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引入转换成本的平台竞争问题研究[D]. 谢文容.上海交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96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3596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9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