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从微观经济角度探索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和转型过程(5)

发布时间:2014-07-29 13:06

原因可能在于:第一,由于国有企业自身效率较低,外部投资环境的改善无法转化为企业内在的激励机制,也就很难提高企业绩效。第二,放权到县以后,县域之间对要素的竞争让补贴国有企业的机会成本提高,政府基于税收和经济增长的考虑并没有对国有企业有过多政策上的支持。这与Qian和Roland(1998)关于财政分权以后地方政府会硬化国有企业预算约束的理论预期一致。最后可能也是最重要的,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县辖国有企业多为大型国有集团的下属企业,其获取政策支持主要来自于较高级别的政府部门,因而县政府的权力扩大对它们的作用很小。并且其税收和利润主要上缴上级政府,基层政府对其收益的分享有限,因此,县政府对其支持的激励也有限,而将主要的支持转向了非国有企业。这说明,“扩权强县”不但促进了县域经济增长,而且这种增长更多来自于非国有企业的发展,这也对浙江省长期以来民营经济发达、市场化水平较高有一定解释力,同时说明,向基层政府的放权可能对长期市场化改革有正面作用。

另一个有趣的发现是,较大的企业规模显著地提高了国有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率。原因可能是国有企业更多存在于垄断行业中,大规模的国有企业更可能得到政府的保护,也更容易获取政府的订单,因而销售收入增长更快。非国有企业样本的回归中企业规模系数并不显著也佐证了这一点。最后,在我们所有的回归中,人均工资增长率系数都显著为正,这与微观理论不符,显然是由于该变量的内生性造成的,因为企业成长速度的加快可能会提高员工的工资,这也可能会造成回归中其他变量系数的估计不一致。但根据Woodrige(2000)的研究,只要该变量与关键解释变量线性不相关,则关键解释变量的系数估计仍然是一致的。我们用企业的人均工资增长率对“扩权强县”及其他控制变量进行了回归,发现它们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详见附表),因此,前文的统计结论是可信的。

(四)稳健性检验为了排除在样本选择中产生的偏差,保证结论的稳健性,我们用江苏省2003~2005年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样本作为控制组,以浙江省2003~2005年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样本作为观察组进行了相同的回归,结果列于表4。江苏与浙江同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外向型经济和社会文化传统也非常相近,但2007年以前政府层级一直是“省-市-县”结构,因而相同的研究设计同样适用。表4的回归结果表明,浙江省县辖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率和资产增长率更高,这与前文的结论是一致的,表明了“扩权强县”确实促进了县辖区内工业企业的发展,特别对资产增长率的效果更为显著,这进一步验证了县政府通过提供良好投资环境来提高辖区内经济增长的微观机制。 表5是将样本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分别回归的结果,结论与浙江、福建两省2003~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样本回归中获得的主要变量估计结果基本相同,无论销售收入增长率还是资产增长率,“扩权强县”对县辖的非国有企业有显著可观的正面影响,而对国有企业对制度的变化并不敏感。表5中以浙江、江苏两省2003~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样本回归中获得的主要变量估计结果与浙江、福建两省2003~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样本回归中获得的主要变量估计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我们前文回归的结果是稳健可靠的,即“扩权强县”对经济增长、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有显著的正面效应。

这说明,“扩权强县”对县辖国有企业的增长效果较微弱,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来源于非国有企业,因而“扩权强县”可能对市场化改革有长期的正面作用。为了进一步保证结论的稳健性,我们用浙江省2000~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进行了相同的回归。浙江省2003年在全省全面实行了“扩权强县”,把绝大多数原本属于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下放到县级市(县),所以我们以浙江省2000~2002年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样本作为控制组,以浙江省2003~2005年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样本作为观察组进行了相同的回归,列于表6。表6的回归结果表明, 2003年(包括2003年)后浙江省县辖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率和资产增长率显著更高,这与前文的结论是一致的,表明了“扩权强县”确实促进了县辖区内工业企业的发展,特别对资产增长率的效果更为显著,这进一步验证了县政府通过提供良好投资环境来提高辖区内经济增长的微观机制。

表7是将样本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分别回归的结果,无论销售收入增长率还是资产增长率,“扩权强县”对县辖的非国有企业有显著可观的正面影响,而国有企业对制度的变化并不敏感。以浙江省2000~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进行的稳健性回归中获得的主要变量估计结果与浙江、福建两省2003~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样本的回归基本一致,表明我们前文回归的结果是稳健可靠的,即“扩权强县”对经济增长、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有显著的正面效应。这说明,“扩权强县”对县辖国有企业的经济增长影响较微弱,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来源于非国有企业,因而“扩权强县”可能对市场化改革有长期的正面作用。

 

五 结论

本文编号:8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8090_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3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