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从微观经济角度探索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和转型过程(6)

发布时间:2014-07-29 13:06

“扩权强县”是优化省以下政府层级和权限的重大改革,大部分试点改革包括财政“省直管县”和经济管理权限下放到县两个维度,从而让地方政府的激励和竞争进一步“基层化”。理论上,财政上“省管县”降低了“市刮县”的可能,改善了分税制改革以来基层政府财权和责任严重脱节的状况,促进了公共品的提供,弱化了政府的“攫取”倾向,降低了对信贷市场的挤出效应。县级政府经济管理权限的扩大也有利于减少委托代理层次,发挥自身的信息优势,做出更正确的政策和设计合理的制度安排。另外,市级权力的下放也减少了管制机构和层级,从而促进了市场发育和创新。我们的研究表明,“扩权强县”确实促进了县辖区内工业企业的发展,特别对资产增长率的效果更为显著,这进一步验证了县政府通过提供良好投资环境来提高辖区内经济增长的微观机制。

另外,有证据表明,“扩权强县”对县辖国有企业的增长效果较微弱,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来源于非国有企业,因而“扩权强县”可能对市场化改革有长期的正面作用。地方分权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制度安排,但也是造成诸多社会经济问题的根源,中国政治经济制度改革的关键和困难之一便是寻找政府上下层级之间集权和分权的平衡点。即将推广到全国的财政“省管县”改革,直接目标是在分税制以来的税收体系没有大改变的前提下,通过县财政与省财政对接的方式改善县级财政,这也是寻求此平衡点的重要尝试。本文的现实意义和政策含义在于对它的正面作用提供了一个经济增长方面的证据。但限于篇幅,大量文献中提到的财政分权弊端本文并未涉及,余下的工作将是对“扩权强县”的其他效应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一 引言

在由政府主导的中国经济增长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对改革和促进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大国,中央政府不可能拥有各地区所有的信息,因而在提供公共品、具体政策实施和国有资源的使用上必须依赖地方政府。因此,地方政府的激励结构成为解释“中国增长奇迹”的主要思路之一。相当多的学者认为,财政分权与行政上的垂直管理体制是让中国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保持激励的主要制度安排。税收留成让地方政府能从GDP增长中获取财政收入;而GDP锦标赛作为官员晋升模式,为地方首长提高经济增长提供了个人激励(Li与Zhou, 2005;周黎安, 2004、2007)。这种制度安排让地方官员“企业家化”成为分析“中国增长奇迹”的主要政治经济学框架(张军, 2007)。

 

内容提要: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施行了以财政“省直管县”和经济管理权限下放到县的“扩权强县”试点改革。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利用浙江、福建两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毕业论文对“扩权强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扩权强县”对浙江省县辖企业的发展有显著地促进作用,但是无论是回归系数还是显著程度,对县辖区内的非国有企业的影响都要高于国有企业。这说明,“扩权强县”不但促进了县域经济增长,同时对市场化改革有正面作用。

 

关键词:扩权强县 分权结构 双重差分 企业增长

 

参考文献:

才国伟、黄亮雄(2010):《政府层级改革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绩效研究》,《管理世界》第8期。

陈抗、A.L.Hillman、顾清扬(2002):《财政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变化————从援助之手到攫取之手》,《经济学(季刊)》第7期。

陈锡文(2002):《中国县乡财政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主编),山西出版社。

本文编号:8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8090_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e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