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县初中课余田径训练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引言
初中课余田径训练是我国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重要途径,初中开展课余田径训练,不仅能够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建立中学生的体育意识,还能够充分的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改变运动员文化教育落后的局面。我国课余田径训练自 1958 开始,截止今日,初中开展课余田径训练已经走过了五十余个年头,可以说课余田径训练已经被人们所认可,中学课余田径训练不断地向国家输送了一大批拥有优秀才能的体育人才。当今课余田径训练已经成为初中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当前阶段发掘体育人才的重要手段。作为青少年培训基地的中学体育教师和教练员,他们承担着培养体育人才和输送体育人才的重大责任,最大限度的培养和提高学生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发掘体育后备人才,为体育教育和竞技体育奠定基础。
......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将贺兰县初中的课余田径训练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的调研学校有贺兰县第一中学、贺兰县第四中学、如意湖中学和贺兰县第三中学。在四所初中当中,共包含在训教练员 10 名,其中男教练员 8 名,女教练员 2 名;在籍运动员共有230 人,其中男运动员 125 名,女运动员 105 名;除此之外笔者还对贺兰县四所初中的校领导以及部分运动员家长进行了访谈调查,为本文的研究获取了宝贵的数据。2.2 研究方法
本文用专家评估法对问卷的总体、结构和内容效度进行了评估,请高级教师3 名,副教授 5 名,教授 6 名,共 14 名专家教授,其分布如见表 1 所示。对问卷的效度进行检验,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多次进行调整与修改,再进行第二次专家效度访问,经数据统计后,结果如表 2、表 3 所显示。在教练员问卷效度评价表中,认为问卷总体设计合理的占 71.43%,较合理的占 28.57%;认为问卷结构设计合理的占 64.29%,较合理的占 45.71%;认为问卷内容设计合理的占71.43%,较合理的占 28.57%。在学生问卷效度评价表中,认为问卷总体设计合理的占 78.57%,较合理的占 21.43%;认为问卷结构设计合理的占 71.43%,较合理的占 28.57%;认为问卷内容合理的占 64.29%,较合理的占 45.71%。其结果表明本文调查研究的问卷效度较高,满足检验要求。3. 贺兰县初中课余田径训练现状的调查与分析.........7
3.1 贺兰县初中课余田径训练条件分析......73.2 贺兰县初中课余田径教练员现状分析.................9
3.3 贺兰县初中课余田径训练运动员现状分析...........14
3.4 贺兰县初中课余田径训练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19
4.促进贺兰县课余田径训练发展的对策研究.............23
4.1 进一步对教练员进行培训,切实提升教练员待遇.........23
4.2 综合发展课余田径项目..........21
4.3 明确教练奖惩制度,提升教练员专业化水平............24
4.4 明确体育赛事目标,合理处理学习与训练之间的冲突..............25
4.5 加强课余田径运动宣传,引入社会企业进入体育赛事,减轻学校负担..........24
4.6 增强运动员的营养补充,增加恢复性训练,保证运动员合理发展....25
4.7 增加田径课余训练经费来源渠道,改善场地、器材设施............25
5.结论与建议......26
5.1 结论.................26
5.2 建议..........26
4.促进贺兰县课余田径训练发展的对策研究
4.1 进一步对教练员进行培训,切实提升教练员待遇
贺兰县初中相关领导应当加强对于课余田径教练员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对一部分并非田径专业但却从事课余田径运动的教练员,应通过对教练员的专业、学历进行相关了解之后,确定教练员培养、进修的相关计划,加强教练员与其它学校教练员之间的交流,促进教练员能够掌握更多理论以及科学的训练方法,提升教练员的工作能力[39]。积极的将学校课余运动推送出去,加强与不同学校之间的交流,改变原本封闭式的训练过程,逐步加强训练的开放程度[40]。同时在贺兰县初中学校当中存在教练员待遇较低现象,这对教练员的工作热情造成了一定的打击,对此,学校应当进一步加强与学校课余田径教练之间的交流,了解教练员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切实提高教练员的工作补贴,在评定职称时教练员与文化课教师平等对待,并与教练员所做出的贡献相挂钩。对于一部分对学校做出重要贡献的教练员应当给予肯定,并适当给予奖励,加强教练员对于工作的积极性。
4.2 综合发展课余田径运动项目
从贺兰县课余田径项目的开展分布现状来看,其在开展跨栏、竞走、全能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贺兰县课余田径项目的开展今后应当进一步建立健全跨栏、竞走、全能等项目,促进课余田径项目的综合发展。要想保证课余田径项目的全面性,首先应当进一步增强课余田径项目的经费投入,能使贺兰县在跨栏、竞走、全能等项目上得以开展,,因此只有多方面引入资金,保证课余田径项目有足够的资金保证,才能够弥补贺兰县课余田径项目的开展不全面问题。贺兰县应当加强引入跨栏、竞走、全能等运动项目的教练员,增强贺兰县课余田径在跨栏、竞走、全能等项目上面的训练能力,促进贺兰县课余田径项目的综发展。同时,应该切实考虑教练员工作量,聘请或选择部分有丰富田径经验的优秀教练员为专职教练,并按照田径运动项目确定专项教练员。......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通过对贺兰县课余田径运动现状调查结果进行整理与总结之后,笔者主要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运动员家长对于孩子参加课余田径训练基本持支持态度;贺兰县初中课余田径训练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校拨款,当前阶段尚且能够满足开展课余田径训练的需求。贺兰县初中体育器材能够满足当前课余田径训练的需求。(2)贺兰县初中教练员年龄构成相对合理,且女性教练员已经具备一定比例,教练员平均年龄在 30-39 岁之间;教练员主要以本科学历为主,当前能够满足贺兰县初中课余田径训练教学要求,但是缺乏高学历教练员;职称结构主要是一级与二级职称,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高级职称极少数;训练员的态度基本都是积极向上的,但是教练员兼课节数较多,学校没有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来保障教练员的相关权益。5.2 建议
(1)训练强度与时间应当进行科学性的制定,为增强运动员成绩提供助力。(2)平衡教练员与文化课教师的职称比例,提升教练员的综合素质,促进课余田径运动进一步发展。(3)学校应当妥善处理好运动员学习与训练之间的矛盾,全面培养运动员素质。(4)通过多种途径筹集课余田径训练经费,将企业引入到课余田径训练当中,进一步完善训练需要的器材设施。(5)对课余田径训练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合理协调运动员、教练员、家长、文化课教师四方面之间的关系,增强课余田径训练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2086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208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