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修复对Cu、Cd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5-05-11 05:11
本试验为铜镉污染土壤联合原位修复试验,试验地点选取湖北省黄石市庙宇垴村杨家湾,该地区由于采矿活动,导致镉重度污染、铜轻度污染。选取生菜为供试品种,联合原位修复土壤中施用稻草秸秆(10.3t ha-1、23.2t ha-1)、工程菌(X4/pCIM:108CFUg-1、5x108CFUg-1)和石灰(1.35t ha-1、2.03t ha-1),收获生菜时采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样品,评价了原位固定修复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秸秆、工程菌和碳酸钙的施用能显著提高非根际和根际的微生物碳(MBC)。单施秸秆处理,非根际MBC增加0.70%-25.39%,高量秸秆和工程菌联合施用的处理中,非根际和根际土壤的MBC分别增加了14.38%-50.41%和0.18%-16.88%,高量秸秆、高量工程菌和碳酸钙联合施用的处理中,非根际和根际土壤的MBC分别增加了19.69%-60.44%和10.19%-34.30%。 2.秸秆、工程菌和碳酸钙的施用显著提高非根际和根际土壤可培养放线菌、真菌的数量。单独施加低量秸秆非根际和根际放线菌分别增加19.17%和19.1...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土壤重金属铜镉污染概况
1.2 土壤铜镉污染危害
1.3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法
1.3.1 无机物料原位固定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1.3.2 有机物料原位固定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1.3.3 微生物原位固定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1.4.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评估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小区试验设计
2.3 土壤样品制备
2.4 分析方法
2.4.1 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2.4.2 土壤微生物碳的测定
2.4.3 土壤酶活性测定
2.4.4 土壤多样性DGGE分析
2.4.5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联合修复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3.1.1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3.1.2 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
3.1.3 土壤可培养放线菌数量
3.1.4 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
3.2 联合修复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3.2.1 蔗糖酶
3.2.2 脲酶
3.2.3 过氧化氢酶
3.3 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的相关性分析
3.4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44897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土壤重金属铜镉污染概况
1.2 土壤铜镉污染危害
1.3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法
1.3.1 无机物料原位固定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1.3.2 有机物料原位固定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1.3.3 微生物原位固定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1.4.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评估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小区试验设计
2.3 土壤样品制备
2.4 分析方法
2.4.1 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2.4.2 土壤微生物碳的测定
2.4.3 土壤酶活性测定
2.4.4 土壤多样性DGGE分析
2.4.5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联合修复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3.1.1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3.1.2 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
3.1.3 土壤可培养放线菌数量
3.1.4 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
3.2 联合修复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3.2.1 蔗糖酶
3.2.2 脲酶
3.2.3 过氧化氢酶
3.3 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的相关性分析
3.4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448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hetongwenben/4044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