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李贽《四书评》的真伪问题
本文关键词:也谈李贽《四书评》的真伪问题 出处:《贵州社会科学》198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书评 周亮工 真伪问题 李贽 叶昼 伪书 水浒传 著作 四书 藏书
【摘要】:正 署名李贽的《四书评》一书,究竟是真书,还是伪书?作者是李贽还是叶昼?这是明末以来众说纷纭的一个问题。近几年来有人连续发表文章,主张《四书评》不是李贽的著作,而是叶昼的伪作。我们认为主张《四书评》是“叶昼假李贽之名作”的意见,很有商榷的必要。本文也想谈谈《四书评》的真伪问题,就正于同志们。一、周亮工之说不可轻信主张《四书评》是伪书的人认为,“周亮工之说不能否定。”他们说:“《四书评》是李贽的著作,还是冒牌的膺品?谈到这个问题,大家都会首先想到周亮工在《书影》卷一的一段话:‘坊间种种借温陵(按,李贽号温
【正文快照】: 署名李蛰的《四书评》一书,究竟是真书,还是伪书?作者是李蛰还是叶昼?这是明末以来众说纷纭的一个问题。近几年来有人连续发表文章,主张《四书评》不是李蛰的著作,而是叶昼的伪作。我们认为主张《四书评》是“叶昼假李蛰之名作”的意见,很有商榷的必要。本文也想谈谈《四书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裳;;关于周亮工[J];读书;1987年11期
2 陈圣宇;;周亮工活到了“三藩之乱”之后吗?[J];古典文学知识;2010年06期
3 平志军;;花零余香存 回首情更深——周亮工《舟中与胡元润谈秦淮盛时事次韵》赏析[J];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02期
4 平志军;;花零余香存 回首情更深——周亮工《舟中与胡元润谈秦淮盛时事次韵》赏析[J];名作欣赏;2009年03期
5 陆林;周亮工参与刊刻金圣叹批评《水浒》、古文考论[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4期
6 平志军;;汇集详备 勘别精审——评朱天曙辑校《周亮工全集》[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9年10期
7 ;编后记[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年01期
8 沧月;;王子Zs的那头长发[J];今古传奇(武侠版上半月版);2009年03期
9 夏静;;集成与创新:评《苏轼全集校注》[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黄家章;;提倡书评式的序[J];中国图书评论;199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光;;鲁迅的“施耐庵”为繁本《水浒》作者之托名说无可置疑——兼析关于施耐庵的墓志、家谱、诗文、传说之俱难征信[A];水浒争鸣(第一辑)[C];1982年
2 ;编后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3 孙琴安;;论李贽的文学评点及其地位[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薛天纬;;生命与生活之歌——解读《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A];中国李白研究(2006—2007)——李白与当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白木直也;程耀鎏;;《水浒传》的传日与文简本[A];水浒争鸣(第一辑)[C];1982年
6 白静;;廿载心力成一编——评施议对《当代词综》[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7 严春华;;开阔视野下的精深之作——评戴伟华先生《唐代文学综论》[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8 韩晖;;赋学研究的重要突破——读踪凡新著《汉赋研究史论》[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9 洪豆豆;;唐宋词研究的开拓深化之作——评刘尊明先生《唐宋词综论》[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10 玛丽.B.兰金;李云;;《李鸿章评传》——书评[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晓原;我为什么写书评?[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曾镇南;以诚意触摸书的灵魂[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本报实习记者 浦清莲;徐雁:做一只书林中的“啄木鸟”[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中国图书商报“阅读周刊”编辑 郑杨;都是批评惹的祸?[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杨建民;谁是书评家[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记者 陈香;老一辈学者呼吁青年学人多做扎实学问[N];中华读书报;2009年
7 王明;张爱玲写书评[N];吉林日报;2006年
8 古羊;献身茶文学的“茶痴老农”[N];中华合作时报;2009年
9 王海光;学养絮谈[N];学习时报;2010年
10 李雾;《纽约时报》盛赞王安忆[N];南方周末;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廖斌;《文讯》杂志与台湾当代文学互动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瑾瑾;周亮工的诗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孟晗;周亮工年谱[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郭羽;周亮工及其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赵都陵;李长之书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平志军;周亮工生平思想及其散文创作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6 马睿;我们时代的书店文化[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7 姜晓旭;周在浚及其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李红玲;《天下》月刊(T’IEN HSIA MONTHLY)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王任飞;《清人文集别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李萍;朱自清的文学批评观[D];扬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338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1333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