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资源利用论文 >

山地城市边缘区河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及规划管控

发布时间:2025-05-07 04:15
  山地城市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孕育出丰富的山水格局。作为山地城市河流水系自然生境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缘区河岸带成为自然社会、城市乡村、水陆环境交错的重要空间载体,是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统筹的关键纽带,对美丽中国、诗意人居环境构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山地城市边缘区河岸带受自然社会、保护发展等多元交织影响导致其复杂破碎特性愈发明显,已经影响制约着河岸带的健康良性演进与生态服务功能输出。在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全域管控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对河岸带空间生态要素实现最严格的保护与关联用地最高效的利用,充分发挥城乡边缘效应,提高生态完整性防御能力的同时挖掘深层次环境增值、绿色经济与社会服务效益,是城乡生态规划领域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选取山地城市河岸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构成为重要载体,以河岸带生态系统自然内在健康演进为底线保障,外在城乡社会诉求满足为目标,锁定“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细化“支持调节供给文化”四大生态服务功能,集“保护、修复、利用、管控”四位一体,融合“护防治建和”空间布局五法至山地城市边缘区河岸带空间规划全过程。通过相关内容文献研究与现场...

【文章页数】:21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
        1.2.1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新要求
        1.2.2 绿色协调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导向下的生态修复
        1.2.3 山地城市边缘区河岸带及关联地区保护利用与发展的现实困境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界定
        1.3.1 山地城市
        1.3.2 城乡样条断面分区与城市边缘区
        1.3.3 河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1.3.4 规划管控
        1.3.5 次级流域汇水单元尺度划定
        1.3.6 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研究范围界定
    1.4 针对问题
        1.4.1 边缘区自然生境破碎污染降低河岸水环境健康完整与自净能力
        1.4.2 简单被动的保护整治措施割裂自然-城市复合动态过程联系
        1.4.3 自然-社会要素价值缺乏合理评判导致均质化的低效管控方式
        1.4.4 单一滨河空间利用忽视边缘区城乡居民对河岸带空间服务诉求
    1.5 研究重点、意义与目的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意义
        1.5.3 研究目的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1.7 本章小结
2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山地城市边缘区河岸带现实问题
        2.1.1 外象表现
        2.1.2 内因症结
    2.2 基础理论研究——河岸带生态规划基础理论
        2.2.1 河流生态学与生态水文学理论
        2.2.2 景观生态学与景观生态规划理论
    2.3 应用方法研究——城市边缘区河岸带价值评价与生态规划
        2.3.1 城市边缘区相关研究
        2.3.2 河岸带生态服务功能分类与价值评价
        2.3.3 河岸带空间生态规划与修复设计
    2.4 实践案例研究——国内外河岸带生态修复与规划设计
    2.5 研究借鉴与思考
    2.6 本章小结
3 河岸带特性认知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整理
    3.1 山地城市河流横纵向分区与河岸带差异化分段体系建立
    3.2 山地城乡样条断面分区与城市化影响下的河流特性
        3.2.1 城乡样条断面分区与城市边缘区
        3.2.2 山地城市建设影响与边缘区特性
        3.2.3 山地城乡影响下的河流水系特征
    3.3 山地城市边缘区河岸带格局-过程-功能基础识别
        3.3.1 边缘区河岸带景观空间格局
        3.3.2 边缘区河岸带自然生态过程
        3.3.3 边缘区河岸带复合干扰过程
    3.4 山地城市边缘区河岸带特性整体认知
        3.4.1 边缘区河岸带特征基本识别
        3.4.2 边缘区河岸带发展现状总结
        3.4.3 边缘区河岸带绿色发展诉求
    3.5 河岸带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需求级联关系构建
    3.6 河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空间制图方法选取
    3.7 本章小结
4 自然城市耦合视角下的河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4.1 多元整合下河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体系建立
    4.2 自然生态学视角下河岸带生态服务功能识别与评价
        4.2.1 基于“当量因子法”的河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4.2.2 自然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布
    4.3 城市生态学视角下河岸带生态服务功能识别与评价
        4.3.1 基于“生态服务功能矩阵”的河岸带城市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4.3.2 城市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与空间分布
    4.4 匹配内在健康与外在供给的河岸带生态服务功能综合评价
    4.5 生态系统服务流——空间结构分区(SPA/SBA/SCA划定)
    4.6 河岸带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服务供需平衡研究
    4.7 融合自然生境保护与社会绿色发展的河岸带生态功能分区
        4.7.1 以内在健康保障的自然生态服务分区
        4.7.2 以外在诉求满足的社会生态服务分区
        4.7.3 复合功能平衡的河岸带生态服务分区
    4.8 本章小结
5 以生态服务评价为基础的河岸带生态修复与空间规划
    5.1 河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与空间规划匹配衔接
    5.2 山地城市边缘区河岸带高价值生态空间整体保护
        5.2.1 河岸带脆弱生态问题梳理与生态修复体系
        5.2.2 河岸带系统整体保护策略
    5.3 山地城市边缘区河岸带敏感脆弱生态空间系统修复
        5.3.1 河岸带“斑廊基”格局与脆弱生境网络恢复
        5.3.2 河岸带自然汇水模式与断裂地表径流重建
        5.3.3 河岸带脆弱受损“水岸林田塘”要素修复策略
    5.4 山地城市边缘区河岸带脆弱受损生态空间综合治理
        5.4.1 复合生态功能导向下河岸带综合治理目标设定
        5.4.2 河岸带脆弱受损空间综合治理策略与技术方法
    5.5 山地城市边缘区河岸带空间土地利用布局调整优化
        5.5.1 河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活动交互的正负面影响
        5.5.2 河岸带土地利用覆被与生态服务功能相容度匹配
        5.5.3 响应正负影响与发展诉求的河岸带用地布局调整
        5.5.4 差异化河段分区下典型河岸带设计示意
    5.6 山地城市边缘区河岸带多功能绿色基础设施配置响应
        5.6.1 响应格局修复的河岸带复合功能绿道网络构建
        5.6.2 响应综合治理的差异河段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布局
        5.6.3 响应多元诉求的河岸带郊野公园体系构建
    5.7 本章小结
6 以面向实施为目标的边缘区河岸带空间规划管控
    6.1 河岸带生态系统服务评价与空间规划全域管控衔接模式
    6.2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边缘区河岸带“双评价”融合
    6.3 国土空间全域管控视角下的边缘区河岸带空间用途管制
        6.3.1 融合多元诉求的河岸带差异化河段分区管制内容
        6.3.2 匹配复合功能的河岸带场地单元基本要素与管制内容
    6.4 匹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规划衔接与深化
        6.4.1 详细规划衔接
        6.4.2 专项规划衔接
    6.5 多部门协作下的河岸带可持续规划管控实施策略
        6.5.1 复合功能引导下河岸带潜在指标管理构建
        6.5.2 多部门联动协作下河岸带规划管控落地管理模式
    6.6 城乡居民公众参与管控模式建议
    6.7 本章小结
7 结语
    7.1 回顾与结论
    7.2 论文创新点
    7.3 研究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永川区城市边缘区河岸带调研报告
    C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本文编号:4043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qiuzhijiqiao/40435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3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