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大学论文 >

浅谈马克思共产主义的真实内涵

发布时间:2016-06-27 21:26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马克思批判的两种“共产主义”即:粗陋的共产主义和手稿》这个著作的名字暗含深意,马克思不仅仅从哲学的角度诠释了异化劳动就是扬弃人的自我异化,向社会的人的复归;而且站在从经济学的角度上,也指出了:正是异化劳动导致私有财产,所以,要克服异化就必须从私有财产、从奴役制下把工人解放出来,从而把私有财产变为真正的人和社会的财产,这就是扬弃私有财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1.马克思私有财产的扬弃所要达到的一个状态。“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人是客观存在的主体,我们的历史是以人为主体的世界历史,人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获取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才能走向共产。资本主义使人的本质完全扭曲,而共产主义就是站在人的历史上来消灭私有制的,最终扬弃异化使人全面发展,回到自己的本质上来。
  “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这种自由全面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是建立在私有财产运动的基础上的,肯定了私有财产的积极方面。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满足,而且是感性生活的丰富。在私有制的社会中,工人一旦拥有可以满足其部分需要的物质财富的时候就容易满足,从而感到幸福,而人作为类存在物,不仅需要物质生活的富裕,更需要精神生活的充实,物质和精神双重富有的幸福感不能被单一的物质满足而代替。最后,私有财产的扬弃是人的感觉和特性的复归,是人向社会的人、合乎理性的人的复归,是全人类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2.私有财产的扬弃,人与自然的关系。劳动异化,使得自然界成为异己的存在与人相对立。“类的对象性,把人对动物所具有的优点变成缺点。”人从自然界获取生存的原材料,异化劳动使工人这种无机的身体归资本家所有,反过来与人自身相对立,人的本质发生了异化。最后的结果“感性的外部世界越来越不成为属于他的劳动的对象,不成为他的劳动的生活资料”。私有财产的扬弃,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自然界这个纽带来实现,一方面自然界是人无机的身体”是人认识的对象;另一方面人也从自然界提取生活资料和劳动加工的对象。所以异化劳动的扬弃,使人与人、人与自然相统一,和谐发展。

  四、结语

  马克思描述的共产主义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一个精妙绝伦的过程,是经得起实践证明的,因此是科学的思想。其实在《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对于共产主义就已经有了想法,,可谓是萌芽阶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共产主义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从异化理论为出发点,批判了其他三种他不认可的共产主义,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批判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对共产主义的初步雏形。1845到1846年,马克思又在《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重点阐释了唯物史观,也对共产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描述,并试图找到二者的结合点。最后,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阐述了共产主义的真实内涵,深刻的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必然”,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做了最完整、准确的诠释,给予工人阶级以重生的活力,使整个世界的面貌也逐渐发生变化。



本文编号:62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ijiedaxue/62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2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