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协商民主机制在“国培计划”中小学德育队伍训前需求研究中的运作
发布时间:2016-08-04 08:03
论文摘要 在“国培计划”中小学德育队伍训前需求研究中融入协商民主机制,即在训前调研、讨论、民主决策、基层协商的基础上,与国家对中小学德育队伍建设的要求相结合,科学制定出“国培计划”的项目实施方案。旨在充分了解基层培训需求、广泛民主征集意见的前提下做好中小学德育队伍培训工作,进而提高培训针对性、有效性和满意度。也对促进教师教育培训模式的创新和改革、保证“国培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一些借鉴。
论文关键词 协商民主机制 国培计划 程序
自2010年开始,新疆教育学院连续四年承担新疆“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总结历届培训项目设计与实施的经验,始终贯穿了一个理念:寓教师教育改革与研究于教师培训项目设计与实施中,寓培训对象需求与意见于培训计划制定与实施中,尤其在“国培计划”中小学德育队伍训前需求研究中融入协商民主机制,既是一个大胆改革创新的尝试,又是一种需要长期探索实践的摸索模式。本文以“新疆教育学院‘国培计划(2014)’德育主任、班主任、大队辅导员项目”为例,在“国培计划”中小学德育队伍训前需求研究中融入协商民主机制,以此对“国培计划”培训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一、协商民主机制在“国培计划”中小学德育队伍训前需求研究中运作的意义
(一)明确任务,提高“国培计划”培训的针对性
在“国培计划”中小学德育队伍训培训前,通过调研、发放问卷等形式,明确“国培计划”的培训目标,即以提高中小学教师德育素养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针对南疆偏远地区德育教师的师资水平,“国培计划”中的实施目标得以侧重,通过协商民主机制在训前需求中的运作,进而建立层次清晰、定位明确的培训体系,一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二)创新模式,提高“国培计划”培训的质量
任何培训都以其质量作为延续“生命”的法宝,而培训对象需求的满足则是培训质量和效果的关键点,是否将培训落到实处。在“国培计划”中小学德育队伍训前需求中融入协商民主机制,无疑是 “国培计划”有效 实施的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基层民主,注重培训需求调研,丰富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方法,注重教师参与,要在培训课程、时间、途径、机构等方面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选择性,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广大教师对更多培训需求、更多培训选择、更高培训质量的需求和愿望。采纳广泛意见建议,力求“大规模、广覆盖、高效益”地开展“国培计划”的教师培训。
(三)完善培训体系,提高“国培计划”培训的能力
开展“国培计划”工作离不开培训教师的支持,这对培训服务水平有着直接关系。协商民主机制在培训中的融入无疑对“国培计划”培训对象设置了开放灵活的资源空间,充分发挥基层教师培训对象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有想法、有建议的教师发挥作用,形成优势互补、布局合理培训体系。进而形成“国培计划”中小学德育队伍培训的保障体系和激励机制,以此提高“国培计划”培训的能力。
二、如何在“国培计划”中小学德育队伍训前需求研究中运作协商民主机制
在“国培计划”中小学德育队伍训前需求研究中运作协商民主机制,其实质是要倾听基层一线中小学德育队伍的呼声,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而增强“国培计划”培训工作的针对性。
(一)切实开展实地调研,增强计划制定的针对性
尤其在“国培计划”的集体培训中,如何提升各具差异的德育队伍素质、健全教师培训体系、整合多元化的教育资源,是科学制定培训计划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首先,在项目招标前和竞标后开展实地调研。由于受地区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活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新疆中小学德育队伍在教师建设、教师教育、专业化程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在“国培计划”中小学德育队伍培训项目招标前,在新疆教育学院项目办的子项目组对培训对象集中的几个重点区域开展中小学德育队伍训前的实地调研。为广泛了解实际情况,项目组分别到南、北疆的喀什、和田地区,伊犁、阿勒泰和东疆的吐鲁番等地区进行调研。而在接到“国培计划” 中小学德育队伍培训项目的竞标任务后,组织专家组开展前期调研,在当地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考察和走访中心小学,了解培训需求,制定相应培训项目的培训方案。
其次,发放教师需求问卷。在调研的同时,我们对部分学校采取了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情况。在有前期调研和国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专门制定了《“国培计划(2014)”新疆中小学德育队伍需求状况调查问卷》。在问卷中,紧紧围绕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设计,,着重从参训学员的来源构成情况、学科背景情况、学历情况等方面开展调研。调查问卷及访谈涉及以下内容:如对该培训项目的认识、培训内容的选择、采取何种培训方式等。问卷采用现场发放、当场回收的方式来保证回收率,以保证需求情况的真实性。
最后,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在问卷回收后,针对问卷中反映的具体培训需求,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中小学一线德育教师、优秀德育教研员的意见,调整思路、更新观念,经过讨论、协商最终达成共识。还可与部分教师开展访谈,真实了解一线中小学德育队伍的困难和现状,从而使培训内容的设置贴近学员、贴近课堂教学实际、贴近课改。
(二)落实民主决策,增强项目实施的科学性
通过对参训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发现以下问题:(1)在培训目标方面。通过调查发现,72.7%的德育教师参加过本学校组织安排的培训学习,仅有少部分德育教师参加过远程教师培训、地区培训等其他培训。因此,参加此次培训的教师期待本次“国培计划” 的培训目标是在能够切合其实际,在德育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等方面给予指导。(2)在培训内容方面。德育教师参加的以往培训以课程标准作为主要培训内容占84%,教学理论占77%,师德培训和教材培训分别占74%和76.1%,而教法培训和通识培训占54.3%和46.5%,相关技能培训仅占31.0%。因此,75.0%的德育教师认为自己最需要提高教育科研方法,67.3%认为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能力。(3)在培训教学模式方面。最期待的培训方式中观摩研讨和专题讲座分别占到69.8%、66.7%,大部分参训教师认为还应多设计些针对性中小学德育教学的案例分析,增加与授训者、参训学员间的沟通、研讨。另外,调查中还发现,参训学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化学、美术等专业背景,和中小学德育一点都不搭界。而且培训学员来自全疆各地,在语言基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方面差别很大。
把上述信息结合起来分析,可以发现,教师们对于自己欠缺的某些技能是特别希望得到培训和指导的,这些信息反映了教师的培训需求,也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指导。因此,在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通过训前调研、专题讨论的协商民主机制,求同存异达成共识,使培训内容设计贴近培训对象的需要,具有针对性;项目目标,具有实效性,进而增强项目计划制定、实施的科学性。
本文编号:832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ijiedaxue/8327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