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关系新解
发布时间:2016-08-04 08:09
论文摘要 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党的领导从
社会稳定、安定团结是我国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依法治国是社会长治久安的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能够为党的领导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法治是社会矛盾的润滑剂,也是社会关系的调和剂,依法治国将社会运行规则制度化、法制化,有利于更好地规范社会秩序,化解社会矛盾,衡量和维护社会公义,切实维护和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它能够严厉地打击社会上的各类型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有着重大作用。
三、正确认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
当前,部分人对于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存在偏见与错误理解。一些人甚至存在“以党治国”、“以党代法”的错误认识,认为要依法治国,就是否定了党的领导;或者认为要坚持党的领导,便不可能做到依法治国。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想法。我们必须认识到,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并不矛盾,事实上,坚持党的领导与推进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
(一)坚持党的领导与推进依法治国相辅相成
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而社会主义法治是坚持党的领导的依靠,二者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其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宪法和法律是为保障人民利益而存在的,故而也是党的主张的体现。党代表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因此人民的意志就是党的主张。遵守并执行宪法和法律,就是依照人民群众的意志办事,同时也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有效实行贯彻的重要保障。因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二者在本质和最终目的上具有一致性,而在过程中又是相辅相成的。
(二)正确认识党与法的关系
要正确认识党与法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并不是将党的领导置于法律之上,党必须依照宪法、法律、党章办事,严格在宪法法律的框架内办事;同样,推进依法治国也不等同于否定了党的领导,党既不在法上,也不在法下,而是在法内,二者是有机统一的。在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
1.时刻将人民意志与利益置于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首要位置。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是有机统一的,党的领导之所以和依法治国相一致,就是因为党代表人民的意志,而依法治国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因此无论是坚持党的领导,还是推进依法治国,都必须以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为优先考虑,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严厉杜绝脱离人民意志的“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只有实现党的主张、国家法律与人民意志的统一,才能把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
2.切实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应主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好表率。同时,要坚持贯彻群众路线基本方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杜绝贪污腐败、官僚主义、骄奢淫逸等不良之风,从我做起,使全社会逐渐形成崇尚法治的良好风气,从而使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法律得到自觉贯彻执行。
3.注重法律更要注重程序,严格依法办事、依照程序办事。除了依照实体法律办事以外,党的领导还必须切实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杜绝“特殊化”、“特权化”。
四、结语
在不断深化改革、大力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选择“依法治国”作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题,在全社会范围内号召人民群众树立法治意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体现了党对于法治国家建设的目标与信心。同时《决定》还反复强调了党的领导,这说明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并不冲突,并且二者还是有机统一的。在新形势和新背景下,在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地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时代的脚步中,无论是共产党员亦或是人民群众,都应正确认识并充分理解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做好表率,模范守法、自觉护法,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法治思维的培养,从而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本文编号:833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ijiedaxue/8339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