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大学论文 >

浅谈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04 08:14

  论文摘要 微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人民大众在主动的反馈和回应中获得了话语权,人的主体性得到彰显。在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中,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其在接受核心价值观灌输教育的同时,充分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主动地接受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形成价值认同。因此,必须坚持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增进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效果。
  (三)遵循大学生党员个性发展与思想道德发展规律的原则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他们在政治思想上追求先进,道德品质上力求高尚,学习上争做骨干,对普通同学有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但同时他们也是是高校学生群体中的一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完全定型,有很强的可塑性。学生党员本质的这种双重性决定了他们既有大学生属性,又具备党员的先进性。因此,在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要注重遵循学生党员个性发展与思想道德发展的规律,并结合微文化传播的特点,,帮助大学生党员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

  三、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路径

  在微文化传播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增强对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培育,这是时代的需要、高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加强对微文化的引领和监管
  当前,微文化携带着海量信息汹涌而来,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敏锐的觉察到这一发展趋势,顺流而动,顺势而为,一方面充分利用好微文化的载体和平台,为宣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微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作用,加大对微文化的监管力度。大学生党员更要自觉约束自己,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确定正确的价值目标,规范自己的价值行为。
  (二)敢于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大学生党员既然选择加入党组织,在角色上就要强化党员的角色属性,就要敢于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强化自身党员的主体意识。大学生党员在日常生活中要用榜样的标准要求自己,时刻明确自己的带头作用,通过日常的理论学习来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将会成为督促大学生党员积极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部动力,在推动、带领身边同学进步和成长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党员形象更鲜明,让自己的政治水准和精神水准得到升华,让自身的责任感与服务意识更深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大学生党员角色内化的良好助推剂,更是提升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良方。
  (三)勇于投身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微文化传播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党员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长才干、受教育、做贡献。在实践主题上,要紧密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的中国梦”等主题,紧跟时代步伐,服务祖国建设。在实践模式上,要扎实做好实践基地建设,将基地建在农村、建在革命老区、建在贫困山区,切实感受到民生民风,学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增进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同时各高校要建立社会实践激励机制,将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与大学生党员评奖评优、发展考核、就业推荐等相挂钩,充分调动大学生党员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当前, 我国正处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作为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大学生党员要深刻认识到微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带来的影响,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意识形态导向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本文编号:834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ijiedaxue/834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1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