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分析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教学体系
发布时间:2016-08-04 08:40
论文摘要: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在改革办学体制过程中应该坚持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以就业为导向,本文从现阶段我国中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切入点,针对不规范的问题论述了了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体系的积极意义和作用,从全社会转变教育观念、中职院校应延展招生对象的受众范围、所教授课程在设置上应具有可前瞻性及科学的预见性、走校企联合路线等几方面对构建该体系进行了深入性的探讨及探究。
论文关键词:中职院校
一、现阶段我国中职教育教育教学体系面临的主要瓶颈及现状
(一)生源稀缺造成招生的不良竞争并导致恶性循环
由于受普通高中扩招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给广大中职院校的生存及发展问题带来着残酷的挑战,受我国沿袭下来的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中职院校的录取流失率很高,即便部分中职院校采取了用经济手段刺激招生市场的手段扩大招生渠道,但总体来说收效甚微,学校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培训出的学生就业率更似如履薄冰如果恶性循环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致使中职教育的发展更加步履维艰。
(二)课程设置及教材选定缺乏吸引力
现阶段,中职学生所正在使用的教材教辅普遍陈旧,有些教材的内容自出版之日起多年未有丝毫变化,与时俱进效应地下,存在诸多知识陈旧而导致的与现实脱节的盲点及弊端,教材在内容上更侧重于理论的教授层面,对实际操作的影响知之甚少,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及具体应用情况脱轨的现象较为严重。
(三)师资数量严重不足,专任教师素质不高
我国中职院校的专职教师的学历、经验普遍偏低,难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现实中,多数院校使用兼职制的形式聘请任课教师授课,对其资质及解惑能力缺乏科学合理的测评机制,受师资力量制约,往往出现一名老师教授几门课程的现实,更多新兴的科目甚至没有其对口教师专门授课,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自然很难得到有效保障。
二、构建“就业导向型”中职教育教学体系的积极作用与现实意义
(一)重温了教育的本质与归宿
多数人认为职业院校学生的普遍素质低于普通院校的学生,这一结论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有相关研究表明,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学生的差异体现在智力类型上,而不是存在于智力水平方面。简言之,职业院校学生对所学学科实践的能力较强,甚至远远高于普通院校的学生。
(二)优化配置全社会教育资源
“校企合作”是就业导向的中职教育模式中最理想的操作方式。政府、学校、企业参与进入了教育的全过程,充分调动了社会多个阶层的资源,在分工协作中和谐共进,使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科学合理配置,对教育的主客体均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系统工程。
(三)人才流动带来理念更新、技术共享
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可以把培养出的学生选送至经济发达的省份进行就业安置,这样加速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便于先进技术所带来的生产力的拖动与传播推广作用,能够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四)体现全社会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九年义务教育过后的公民正处在青春期,叛逆心理普遍严重,这必然对整个社会的治安环境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模式,能够使这类群体以参与者、主人公的形式进入社会,并扮演不同的角色,既体现了我国教育体系的公平行,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及长治久安。
三、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教学体系的形式与方法
(一)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
中职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组成部分。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将中职院校所培养出的人才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相匹配适应,使之在不同的领域能够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才,树立并强化“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是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二)外延中职招生对象的范围
中职院校在争抢初中转高中这一年龄梯次的生源时,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竞争中并无明显优势,,实际上,我国有着为数众多的农民工群体及城镇待业人员,可接受中职教育的人群,其范围不能只是定位于应届学生。招生范围的扩大,令中职院校有了自己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社会生源的拓展是其普通高中院校,甚至普通高校所无可比拟的。
(三)专业课程设置要有可预见性
中职院校应尊重并利用教育教学客观规律,强化品牌运营的特色教育观念,在课程设置方向上,要加大市场调研力度,第一时间掌握整个社会层面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特别是能够与中职办学可融合为一体的专业需求,不断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保持其课程设置具有极高的前瞻性、可预见性、操作性,通过逐年品牌专业、品牌课程的沉淀与积累,保证招生、学习、就业诸多环节的良性健康循环。
结语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教学模式是全社会多方共同期待的焦点,广大中职院校办学的归宿和初衷即是保证学校培养出的学生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提高就业率,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应用到在校所学的知识与能力。
本文编号:839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ijiedaxue/8399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