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大学论文 >

简论建立和完善河南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04 08:45

  论文摘要 本文以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目标为出发点,指出建立有效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对于加快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我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的现状, 探索人才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提出建立和健全我省人才激励机制的对策思路及建议。

  论文关键词 创新人才 激励机制 河南省

  一、构建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2011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式提升为国家战略。国家之所以如此重视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是有科学依据的,中原经济区不仅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同时也是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这是一个既传承了华夏历史文明又能充分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地带。
  中原经济崛起,关键在于人才,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更是重中之重。河南作为全国教育大省,顶尖人才资源丰富,但河南的现有人才制度和开发机制不健全,导致大量人才外流,直接影响河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深入探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机制,探索适合河南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和模式,既是理论需要,更是河南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要求。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并能做出创新性成果的人才。创新型人才在人格上有如下特点: 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独立性;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知识面广,善于观察;工作中讲究理性、准确性与严格性;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对于抽象的事物和概括化的认识兴趣浓郁、意志品质出众。目前,河南省已全面进入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发展阶段,面对新的形势,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建设创新性国家的战略目标的需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既紧迫又重大的任务。

  二、河南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现状分析

  有效的激励措施是调动创新人才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的发掘创新人才的潜能及创造力。尤其在目前对人才资本特为重视的今天,激励已成为全国各区域创新人才自主流动的动力,通过激励机制的运作,不仅可以吸纳集聚特定区域所急需的创新人才,而且还可以避免创新人才流失给区域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近年来,虽然我省就创新人才激励工作有了显著进步,但与全国较发达的省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
  (一)创新人才激励体系不完善
  薪酬激励已成为我国诸多企事业单位吸纳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但是我省的很多企事业单位过于关注物质激励而忽视了与高素质人才发挥创新才能休戚相关的精神激励因素,诸如弹性工作时间和地点、工作内容的丰富性、趣味性、挑战性等。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员工积极性,产生激励与需求的错位。另外,有些企事业单位以空洞的精神激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更难以产生真正的持久激励。国企形成了以物质激励为主,精神激励为辅的激励方法,有的实施参与授权激励,有的实施员工兴趣激励,而同时采用多种精神激励方式的企业是少数的。因此,创新人才激励体系的不完善将制约我省企事业单位的创新发展。
  (二)创新人才激励方法缺乏科学系统性
  目前,由于我省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人才激励机制正处于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过渡阶段,很多企事业单位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创新人才激励方法上,虽然开始引用了许多成熟并且行之有效的激励手段,但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仅仅是简单的套用,缺乏与创新人才自身需求相结合,激励效果不明显,不能显著提高企事业单位创新人才的积极性;有些方法虽被引进但却闲置一边,有待进一步开发;而有些方法被企事业单位采用后产生了一定效果,但因缺乏进一步改进与完善,造成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消化、吸收先进的创新人才激励手段,并结合我省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和我省人才特有的价值观以及独特的自主创新环境,是我省致力于改善创新人才激励方法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三)创新人才激励氛围营造力度不够
  计划经济时代不合理的人才体制仍对我省较多企事业单位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传统人事管理思想对很多企事业单位领导的观念、方法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使其不能适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共性多,个性少;落实在口头上的、形式上的多,领导亲自将企业文化落实到实处的少,很难激发创新人才的积极性,无法真正具有归属感。而对于致力于创新人才激励而言,用好人才、激励人才是企事业单位的一个核心内容,激励氛围的营造力度不够已经严重影响了相当一部分企事业单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 创新人才激励重点不突出,奖励标准不一
  在激励创新人才奖项设置中存在不合理、奖励名目不规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加强研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政策,营造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引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充分调动并激发现有各类人才的作用,以满足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需要,加快我省现代化建设步伐。



  三、完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的对策

  建立、健全我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是企事业单位改革和管理的核心内容,,在组织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推行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激发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我省经济目标的重要保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
  (一)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创新人才的物质激励包括发放资金、津贴、休假疗养、旅游观光、改善住房条件,提供研究经费和实验设备及各种优惠待遇等正激励形式或罚款、处分等负激励方式。精神激励包括向员工授权、工作绩效的肯定、公平合理的晋升制度、提供进一步培训学习发展的机会、制定适合于每个人特点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对创新拔尖人才提供政府特殊津贴和宣传激励等多种形式。在实践中,不少组织注重物质激励,资源物资耗费不少,但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事实上人才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注重精神方面的需求,美国管理学家皮特就曾指出:重赏会带来副作用,因为高额的奖金会使大家彼此封锁消息,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不会正。因此组织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只有将精神激励手段和物质激励的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才能真正调动广大人才的积极性。
  (二)强调以人为本的激励方法
  激励创新人才一定要考虑到各类人才需求,针对不同对象产生的需求不同,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可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职务等因素将员工进行分类,在其需求不同的基础上,采取的激励方法也不同。激励机制的制定首先要在征求广大人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多数人认可的制度,并将该套制度公布出来,在实施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下去,以保持其相对稳定性,另外组织还要考虑到人的需求在不断得到满足后会发生变化或升级,因此组织应结合这些变化作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保持相对稳定,决不能朝令夕改,否则会打击人才的积极性,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其次应结合考核制度,通过绩效激发创新人才的竞争意识,将这种外部推动力转化为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再次是在制定制度时要体现科学性,也就是做到工作细化。组织必须系统地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人才的需求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不断地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及时调整激励的内容和方式,以确保激励的效果。
  (三)营造良好的人才激励氛围
  营造良好的人才激励氛围和社会环境,是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的重要条件。只有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培育大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才能引得进人才,留得住人才,形成人才集聚的优势;才能增强人才队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总的来说,对人才的环境激励主要包括硬环境激励、软环境激励和社会舆论环境激励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和途径有:建立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等高新技术人才创业基地;提供设施比较齐全的工作用房或厂房;加快人才市场和成果转化市场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配套服务;建立引进吸纳人才的专门机构和中介组织;建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良好社会氛围等等。
  (四)完善创新人才激励政策
  针对我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主导产业和重点工程紧缺高级专门人才的现状,突出重点,着力完善我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政策。可考虑从以下诸方面制定一些具体激励政策:优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从优确定工资报酬;提供良好工作条件;优先解决住房、医疗以及随迁配偶子女的就学和就业;对做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实行重奖以及设立专项人才资金;积极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的政策、充分开发利用老年高级人才的政策、全面放开专业技术人员业余兼职的政策、建立专业人才来去自由的户籍政策等等。另外,要重视人才激励的立法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的政策法规体系以解决我省高层次创新人才短缺的问题。



本文编号:841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ijiedaxue/841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9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