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发布时间:2016-08-04 08:49
论文摘要 思想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当今社会在不断发展着,时代也在不断前行进步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应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革创新,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要增强教育方法的科学性,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在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不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多学科的结合,推新研究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符合新时代发展的诉求。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方法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这对于我们的教育而言,既是起始点,又是最终归宿。“做人的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在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总是注重集体主义思想的灌输,而忽视了个人自身利益的实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可以看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这过程中,需要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需要关注到人的精神世界的特殊性。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一切从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把人作为解决问题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尊重、理解、接纳、关心、信任、帮助和服务他人,充分发挥人的积极主动性。据此,才能做到人性化教育、人性化管理、人性化服务。
(二)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我们倡导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并不意味着放弃原有的方法,而是要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继承与创新是一根链条上的两个环节,缺一不可。古文字学家杨树达说:“余恒谓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其人必庸;不温故而欲知新者,其人必妄。”“庸”者只尊旧说,谨守师法而不敢自成一家,“妄”者闭门造车,自命创新,实则杜撰,肯定也无科学价值。只有先因后创,才是治学所应遵循的根本途径。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条件,,创新是继承的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我们要在创新的过程中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加以继承。同时还要善于学习借鉴国外的优良成果,如杜威的道德教育方法理论,行为科学,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与方法,等等。此外,还应主动学习、充分吸收和积极借鉴,如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具生命力。
(三)充分利用大众媒介的优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大众传播媒介,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思想和文化传播的主力军,随处都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它占领了网络思政教育新阵地,拓展了思政教育的途径,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克服了一些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采取多种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如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充分利用政府网站、论坛、博客等大众广泛参与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人们网络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充分发挥它的特有优势,即覆盖面广的优势来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才能提高思政教育的时效性。
(四)注重隐性教育方法的运用
隐性教育是相对于学校正式教育而言的,主要由学校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隐形因素构成的一个开放的、立体的网状结构的教育形式。在开展教育过程中应多采用隐性教育方法,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寓教于积极健康的活动中。运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文娱活动,通过活动,达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把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内容等传递给受教育者。例如,举行节日庆祝和纪念活动。当然,这些庆祝和活动是要符合时代潮流并且富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免费开放一些类似于博物馆、烈士陵园等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社会大众参与面更为广泛,使大家在游览、参观的过程中产生心灵的共鸣。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和时代的快速发展,也为了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发展,思政教育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也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新时期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具有时效性、实用性、现代性,同时也是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人性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和举措。
本文编号:84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ijiedaxue/8418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