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大学论文 >

试析对我国警务战术发展方向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04 08:53

  论文摘要 目前,中国的警务战术的理论基础稍显薄弱,研究队伍的知识体系稍显单一。本文通过对警务战术的主导地位、警务安全和警务策略、公安警务教育培训制度进行研究。警务战术培训应当走务实路线,所采取的手段也应当务实,教育与培训只是方式和手段而已,学习的内容才是关键之所在。

  论文关键词 警务战术 警务安全 警务策略

  现阶段,尽管警员出警伤亡形势有所缓解,但是问题尚未从根本上消除,危及警员出警安全及暴力分子袭警现象时有发生。对国内警务战术的历史进行系统研究后,不难发现,中国的警务战术极大的受到了香港警务模式以及军事警务战术的影响,但是和香港警务模式及国内军事警务战术相比,中国的警务战术的理论基础稍显薄弱,研究队伍的知识体系稍显单一,仅仅局限于对警务战术形式内容及表面内容的研究,缺少深层次的理论战术挖掘,甚至没有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和执法实践进行研究,特别是缺少对国内警务战术发展的研究。

  一、警务战术的主导地位

  警务战术作为出警活动中关键性的一个部分,指的是某个特殊阶段中,出警活动所涉及的手段、方法、任务以及目的。警务战略的方向要始终和国家的最高战略保持一致,并融合了外部军事坏境与内部警力资源。
  (一)警务战术的内涵
  警察是国家持政的重要工具,本质上具有政治性,所以,国家最高战略是指定警务战术的根本依据。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后,警务战术的内涵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根本任务的警务战术体系,已然变为现阶段警务战术活动的宗旨。传统落后的出警活动已然不能快速适应现阶段警务战术发展的要求,但是西方现代国家的执法经验也无法满足国内警务战术发展的根本需要,比如说执法的安全性,沿用传统古老的执法理念或者直接将西方各国的执法理念照搬过来,完全无法解决国内警务战术的根本问题。所以,发展我国警务战术必须先解决好下面这些问题。
  第一,调整好局部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国家利益使警员在执法活动中,始终要比国家大发展稳定作为根本出发点,局部利益服从国家利益,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调节好警察的公共职能和国家整体战略布局之间的关系,满足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第二,调整好国家政策和法律之间的关系。法律是保障国家秩序安定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律需要人来执行,政策也一样。在法律实施与政策实施两者之间,警察作为执行者,面对法律与政策之间的冲突时,要深刻的把握警务战术的指导性作用,屏更好法律与政策之间出现的紧张关系,站在战略的高度理解警务战术,强化警务战术在执法过程中的政治性。第三,把握好供需平衡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发展制度、教育制度、国民文化组织等各方面都具有特殊性。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中国拥有将近两百万的警察数量,庞大的警员队伍肩负着分工各异的管理职务,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二)警务战术发挥的重要作用
  很多警员人将自身的执法行动形象的比喻成猎人捕猎,并且把自己看成是狩猎活动中的猎人,这样的观点往往使他们面临伤害或者牺牲的悲惨结果,自然规律提醒我们,猎人与猎物之间的关系是以谁是最终胜利者而判断的。警察抓捕犯人顺利完成出警任务,警员可以被视作猎人,反而言之,警员随时有可能变成猎物。警员的出警活动根据工作的内容可以分为公开与隐蔽两种形式。公开的出警活动指的是警察在明示自己的警察身份进行执法时,不仅身份是被对方知道的,而且还身在明处。隐蔽的执法活动指的则是警员在出警时,身份没有公开,处在暗处,而被执法的对象则身在明处,警员在警务战术上存在优势,可以主动出击,受到伤害的可能性较小。对警务活动的形式与内容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战术的关键在于谋略,并通过肢体进行表现,但是肢体动作并不完全和战术划等号。准确预判有可能存在的危险,并通过合法的手段规避有可能会发生风险,用自身的控制意念把将来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消除,才是其应当解决好的难题。

  二、警务安全和警务策略

  警务安全可以分为宏观与微观两大部分,对于国家整体安全来说,需要结合国家和邻国的治安现状进行宏观考量。微观的警务安全则是广大警务人员集团关心的问题。但就警务配枪事件来说,基层组织的领导一般不允许配枪,担心会出问题,需要领导承担责任,警察配枪的积极性不高,因为害怕除了问题之后要承担责任,上述的不允许与不敢两者造成的后果是,当警员想要使用枪支时,没有武器在身旁,仅凭一己之力承受敌对方的凶器攻击,因而造成了大量的人身伤亡。在这样的情况下,警务安全以及警员权益的保护应当考虑下列问题。
  第一,在法律政策明确规定的范围内执法。在一定的范围、时间、地点以及特定的案件发展过程中,政策实施的效果往往大于法律。这样特殊的执法方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特别是在国家的战略高度下,必须从国家的角度出发履行一个警察应尽的义务,从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考虑执法后果和国家最高利益之间的重要关系。第二,在授权范围内开展执法活动。警员的权力并不是毫无制约的,它的行动范围有着严格的限制。在权力范围内履行警察的职责,是合法的,反而言之,则是非法的。一个合格的警察不仅要熟知法律的详细规定,还应当知悉公权力的范围,平衡政治和经济对警员执法活动的要求,在社会的冲突与矛盾中,正确规范的行使警员权力。在保证安全第一的情况下,使法律法规与国家的方针政策、警察的战务战术保持一致。第三,灵活运用执法的方针策略。警察在执法过程中遇到危险和困难时,使用警务战术是明智的选择,特别是遭遇威胁、共计、拘捕以及恐吓时,现场保留的证据才是能够证明自身合法的最好凭证。首先,在战术的训练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存在证据搜集的问题,特别是在评判与考核阶段,应当加大对证据的考核力度,形成良好的习惯。其次,要保护好现场遗留下来的证据,学习国外其他国家的执法战术,灵活运用执法车辆,随身佩戴的录音笔,录像设施,保存好证据。最后,,要注意自身的执法行为,在现场绝对不讲和执法没有关系的话题,不用自己的主管意志对事件做出判断,需要使用强制性手段时,应当将力度尽量把握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以免跨越法律的红线。

  三、确立公安警务教育培训的制度

  警察行业是提供终身公共服务的行业,随着知识更新脚步的加快,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供,警员们面临着警务知识的教育及更新难题。对于警务教育培训制度来说,有很多需要反复训练的内容,比如,身体素质,技能。还有一些是需要持续更新消化的内容,比如警务专业理论知识、警务技能等等。现阶段国家警务教育的配置大都停留在学历上,资源十分有限,采取警员晋升的方式对警察进行培训,平衡公安学习资源与地方学习资源,确立公安警务教育培训制度,是十分不错的制度。警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应当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岗位确定不一样的培训内容,切实提高警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警务技能,督促警务人员暂时脱离繁忙的警务工作中,补充新鲜血液,激活新的警务工作能量。
  警务战术的训练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明确警务战术的发展方向一定不能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相违背,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也是发展警务战术应当遵守的法则。警务战术培训应当走务实路线,所采取的手段也应当务实,教育与培训只是方式和手段而已,学习的内容才是关键之所在。



本文编号:84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ijiedaxue/84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3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