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新世纪日韩电视剧中的女性意识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9 16:21

  本文关键词:新世纪日韩电视剧中的女性意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日韩电视剧 女性意识 叙事话语 角色认知 虚幻式满足


【摘要】:在全球化的今天,经济不断发展,政治体制不断变革,社会风尚逐渐开放,促进了现代女性的发展。因此,被称为“她世纪”的21世纪是一个女性备受关注的世纪。女性意识是女性主义的话语核心,是一个性别群体的社会主体意识。它不仅可以反映女性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变化的观念,而且可以从中窥探性别话语是如何建构女性的。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开始表达和探讨女性意识,这些文本充当着强有力的见证者和发声者,成为促进男女平权的有力武器。受到西方各国电视剧中彰显的鲜明女性意识的感染,亚洲女性也逐渐觉醒,电视剧开始将眼光投放于女性群体上,展现她们的主体意识和生存境遇。新世纪日韩电视剧以大胆的姿态揭露当今社会各种与女性息息相关的问题,呈现了一派新的创作图景。在叙事话语上,此类电视剧开始以女性的婚外恋情和女性结盟为主题对传统“男权话语”的压迫提出挑战和反抗,并借由男女身体互换和身份错位的超现实式的颠覆叙事来重新表达和建构女性意识;在角色认知上,刻板印象有所改变,出现了带有自恋情结的“玛丽苏”模型,以及在政治和媒体领域大放异彩的女性形象,通过塑造“娜拉式”出走的母亲以及对边缘母亲的观照来对神圣的母性光辉祛魅。这一系列形象承载和呈现了当代女性竭力摆脱男性想象和社会规范的女性意识。同时,在女性意识的传播和接受上,电视剧创作者与主要受众人群——家庭主妇和都市白领借助文本,相互获得虚幻式满足。毋庸置疑,新世纪日韩电视剧不遗余力地展现了女性意识和对女性的强烈关注,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但我们也要看到其中仍然存在的女性歧视和偏见,要用辩证的眼光去审视它们。日韩两国电视剧在表达女性意识的时候立足于本国的国情文化,在重视男性编剧视点的引入上不谋而合。中国电视剧在这些方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助电视剧这种受众最广泛、传播价值最大的文化产品来表现女性群体为摆脱传统命运,寻求现代解放所做的变革,深入探讨女性意识和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系,从而唤起大众对女性的重视,意识到男女平权的紧迫性,以实际行动来疗救现实病症,尽力为女性,也是为男性,营造和谐健康的生存空间。
【关键词】:日韩电视剧 女性意识 叙事话语 角色认知 虚幻式满足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90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绪论11-23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1-14
  • 二、文献综述14-22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22-23
  • 第一章 日韩电视剧中女性意识的发展23-37
  • 第一节 新世纪前日韩电视剧中的女性意识发展23-29
  • 一、新世纪前日本电视剧中的女性意识23-28
  • 二、新世纪前韩国电视剧中的女性意识28-29
  • 第二节 新世纪以来日韩电视剧中的女性意识发展29-37
  • 一、新世纪以来日本电视剧中的女性意识29-33
  • 二、新世纪以来韩国电视剧中的女性意识33-37
  • 第二章 叙事话语——女性意识的表达与建构37-51
  • 第一节 对“男权话语”的挑战与抗争37-46
  • 一、“罪与罚”:女性出轨的伦理叙事37-42
  • 二、“失败者联盟”的女权战场42-46
  • 第二节 超现实式“颠覆话语”的失落46-51
  • 一、男女身体互换47-48
  • 二、男女身份错位48-51
  • 第三章 角色认知——女性意识的承载与呈现51-73
  • 第一节“玛丽苏”的白日梦52-56
  • 一、“玛丽苏情结”溯源及其原因52-53
  • 二、“玛丽苏”的角色功能53-56
  • 第二节 职场女性新面貌56-65
  • 一、政治风云中的自我成就57-60
  • 二、媒体镜像的立体刻画60-63
  • 三、女人的战争与“蓝妹妹”原则63-65
  • 第三节 母性光辉的祛魅65-73
  • 一、“娜拉式”出走的母亲66-68
  • 二、对边缘母亲的观照68-73
  • 第四章 虚幻式满足——女性意识的传播与接受73-81
  • 第一节 东方肥皂剧:家庭主妇的替代性体验73-76
  • 一、日常生活的教科书74-75
  • 二、逃避现实的“乌托邦”75-76
  • 第二节“腐”文化:都市白领女性的异趣投射76-81
  • 一、传播者的“卖腐”编码77-78
  • 二、接受者的另类解码78-81
  • 第五章 两性之维与文化启示81-87
  • 第一节 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关怀81-83
  • 第二节 女性意识背后的文化启示83-87
  • 结语87-90
  • 参考文献90-97
  • 附录97-98
  • 致谢98-9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蓉芳;短篇电视剧为何辉煌不再[J];电视研究;2000年02期

2 王忠玲;强化精品意识 繁荣电视剧创作[J];电视研究;2000年07期

3 苏峰;注重整体结构——电视剧走向成熟的标志[J];中国电视;2000年01期

4 仲呈祥;追求有艺术的思想与有思想的艺术的统一——近年来中国电视剧创作概观[J];中国电视;2000年05期

5 ;2000年全国电视剧题材规划会综述[J];中国电视;2000年05期

6 杨新敏;论电视剧的戏剧性[J];中国电视;2000年06期

7 ;电视剧《嫂娘》研讨会综述[J];中国电视;2000年06期

8 ;唱响主旋律 多出精品剧——吉炳轩同志在2000年电视剧题材规划会上的讲话要点[J];中国电视;2000年07期

9 倪祥保;电视剧的艺术性与商业价值[J];中国电视;2000年09期

10 蒋淑媛;论上海地区电视剧的兴盛原因[J];中国电视;200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兴叶;;关于电视剧发展的四点想法[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2 张仲年;;对电视剧的本性再认识[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3 马相武;;论电视剧中的日常生活[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4 侯洪;孙莉;谭俐莎;;论西部电视剧的命名、书写与传播生态及其思考[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5 吴秋雅;;另一种广告媒介——重新思考电视剧的传播行为与社会角色[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6 戴清;;中国电视剧的镜语特色反思[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7 李庚;;电视剧中的性别符号体系解析[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崔银河;;内蒙古电视剧三十年[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9 唐海;;近年来电视剧创作的特点及有关思考[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10 刘大敏;;从电视剧的播出探求与受众群体的关系[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封莉邋记者 徐冠一;今年我省已有16部电视剧投产[N];吉林日报;2007年

2 记者 许维萍;省召开工业题材电视剧创作生产座谈会[N];辽宁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许维萍;工业题材电视剧如何突破与起飞[N];辽宁日报;2009年

4 赵亮;拓宽工业题材电视剧创作之路[N];中国艺术报;2009年

5 庹继光;法制电视剧:莫成普法“绊脚石”[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6 李庆辉;凝聚力量 促进创作[N];吉林日报;2011年

7 何勇海;网游改拍电视剧不必“一刀切”[N];文学报;2012年

8 何勇海;禁网游改拍电视剧不必“一刀切”[N];中国财经报;2012年

9 李准;英模题材电视剧的超越和突破[N];文汇报;2012年

10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 聂伟;电视剧主流叙事的新尝试[N];文汇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流萤;中国电视剧史学研究新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2 邓敏;电视剧文化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引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高允实(Yoonsil KO);从电视剧到网络剧—生产、消费方式的变化与新的“大众主体”[D];上海大学;2015年

4 杜莹杰;论中国历史电视剧的基本美学特征[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5 张永峰;中国电视剧的生产体制与人格形象(1979-1993)[D];上海大学;2011年

6 李兴亮;世纪之交的清朝题材电视剧现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张斌;现代性视域里的中国家族电视剧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8 马琳;电视剧传播框架中的女性:形象建构与身份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段一;类型电视剧研究: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宋洁;论中国电视剧的崇高范畴[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劲怡;都市平民题材电视剧叙事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倪志媛;用戏曲理论丰富电视剧理论民族特色之探索[D];山西大学;2008年

3 周飞飞;西安现代城市题材电视剧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呙娜;我国电视剧产业链结构及整合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胡晓群;我国电视剧市场营销模式分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6 马静;戏说电视剧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7 魏彦彦;康洪雷电视剧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方箫;我国地域文化视域中的电视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荣芳;大陆电视剧类型化发展[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沈洁;新世纪中国电视剧编剧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62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0620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a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