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审美特征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世纪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审美特征研究
【摘要】:军旅题材电视剧在我国存在己久,在影视界也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实践结晶。在迄今日益多元化的文化语境中仍然处于中国艺术的主流地位,并以其特殊的审美特性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面临着新的时代命题和语境,这对影视界特别是军旅文艺作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军旅题材电视剧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了大幅提高,其作品开始逐渐转向反思战争、探知人性的深度回归。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军旅题材电视剧开始向着创作紧密结合新时期社会生活的新特点和军队建设的新情况,关注新形势下部队建设的新人新事新矛盾,积极反映部队的现实生活,着力塑造新的历史条件下努力焕发本质光彩的当代军人形象的方向发展,军旅剧在现实题材中一步步实现自我突围。在当今社会中,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种所蕴含的爱国主义、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等精神品质同样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和值得倡导的。新世纪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在和平年代的大背景下肩负起弘扬“主旋律”的职责,它以独特的审美价值彰显了时代精神,弘扬了社会正气,唱响了时代和弦。
【关键词】:军旅现实题材 军人形象 表现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7
- 1 绪论7-14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7-10
- 1.2 研究现状与综述10-12
- 1.3 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12-14
- 2 新世纪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发展现状14-24
- 2.1 新世纪文化语境下的“主旋律”14-16
- 2.2 新世纪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的热播16-19
- 2.2.1 概况分析16-17
- 2.2.2 原因分析17-19
- 2.3 新世纪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困惑19-24
- 2.3.1 脱离实际:大众传播的失真失效20-21
- 2.3.2 题材模式化,人物同质化21-24
- 3 当代军人形象塑造的定位分析24-33
- 3.1 和平与发展:当代军人“新的使命”24-26
- 3.2 智慧与真实:剧中军人“新的形象”26-33
- 3.2.1 知识型军官27-28
- 3.2.2“新兵蛋子”28-30
- 3.2.3 飒爽女兵30-33
- 4 新世纪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33-44
- 4.1 模拟战场的运用:以《突出重围》、《DA师》为例33-37
- 4.1.1 展示军人风采,重树军旅雄风34-36
- 4.1.2 激发民族情结,,唤醒忧患意识36-37
- 4.2 表现方式的多元:以《火蓝刀锋》、《第五空间》为例37-44
- 4.2.1 视听语言38-41
- 4.2.2 叙事主题41-44
- 5 新世纪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展望44-52
- 5.1 以提整民族精气神为出发点45-46
- 5.2 增强军旅剧大众化的传播价值46-49
- 5.3 进一步打造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新类型49-50
- 5.4 最大限度地挖掘军旅剧传播的商业价值50-52
- 6 结语52-54
- 致谢54-56
- 参考文献56-58
- 附录58
- A参考电视剧58
-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蓉芳;短篇电视剧为何辉煌不再[J];电视研究;2000年02期
2 王忠玲;强化精品意识 繁荣电视剧创作[J];电视研究;2000年07期
3 苏峰;注重整体结构——电视剧走向成熟的标志[J];中国电视;2000年01期
4 仲呈祥;追求有艺术的思想与有思想的艺术的统一——近年来中国电视剧创作概观[J];中国电视;2000年05期
5 ;2000年全国电视剧题材规划会综述[J];中国电视;2000年05期
6 杨新敏;论电视剧的戏剧性[J];中国电视;2000年06期
7 ;电视剧《嫂娘》研讨会综述[J];中国电视;2000年06期
8 ;唱响主旋律 多出精品剧——吉炳轩同志在2000年电视剧题材规划会上的讲话要点[J];中国电视;2000年07期
9 倪祥保;电视剧的艺术性与商业价值[J];中国电视;2000年09期
10 蒋淑媛;论上海地区电视剧的兴盛原因[J];中国电视;200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兴叶;;关于电视剧发展的四点想法[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2 张仲年;;对电视剧的本性再认识[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3 马相武;;论电视剧中的日常生活[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4 侯洪;孙莉;谭俐莎;;论西部电视剧的命名、书写与传播生态及其思考[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5 吴秋雅;;另一种广告媒介——重新思考电视剧的传播行为与社会角色[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6 戴清;;中国电视剧的镜语特色反思[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7 李庚;;电视剧中的性别符号体系解析[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崔银河;;内蒙古电视剧三十年[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9 唐海;;近年来电视剧创作的特点及有关思考[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10 刘大敏;;从电视剧的播出探求与受众群体的关系[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封莉邋记者 徐冠一;今年我省已有16部电视剧投产[N];吉林日报;2007年
2 记者 许维萍;省召开工业题材电视剧创作生产座谈会[N];辽宁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许维萍;工业题材电视剧如何突破与起飞[N];辽宁日报;2009年
4 赵亮;拓宽工业题材电视剧创作之路[N];中国艺术报;2009年
5 庹继光;法制电视剧:莫成普法“绊脚石”[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6 李庆辉;凝聚力量 促进创作[N];吉林日报;2011年
7 何勇海;网游改拍电视剧不必“一刀切”[N];文学报;2012年
8 何勇海;禁网游改拍电视剧不必“一刀切”[N];中国财经报;2012年
9 李准;英模题材电视剧的超越和突破[N];文汇报;2012年
10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 聂伟;电视剧主流叙事的新尝试[N];文汇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流萤;中国电视剧史学研究新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2 邓敏;电视剧文化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引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高允实(Yoonsil KO);从电视剧到网络剧—生产、消费方式的变化与新的“大众主体”[D];上海大学;2015年
4 杜莹杰;论中国历史电视剧的基本美学特征[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5 张永峰;中国电视剧的生产体制与人格形象(1979-1993)[D];上海大学;2011年
6 李兴亮;世纪之交的清朝题材电视剧现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张斌;现代性视域里的中国家族电视剧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8 马琳;电视剧传播框架中的女性:形象建构与身份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段一;类型电视剧研究: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宋洁;论中国电视剧的崇高范畴[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劲怡;都市平民题材电视剧叙事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倪志媛;用戏曲理论丰富电视剧理论民族特色之探索[D];山西大学;2008年
3 周飞飞;西安现代城市题材电视剧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呙娜;我国电视剧产业链结构及整合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胡晓群;我国电视剧市场营销模式分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6 马静;戏说电视剧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7 魏彦彦;康洪雷电视剧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方箫;我国地域文化视域中的电视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荣芳;大陆电视剧类型化发展[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沈洁;新世纪中国电视剧编剧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155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115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