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时代合拍片中“情牵两岸”题材的文化认同构建
本文关键词:ECFA时代合拍片中“情牵两岸”题材的文化认同构建 出处:《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回顾2010年ECFA协议签订至今"情牵两岸"题材的合拍片,可以大致分为大陆寻根、赴台旅游、两岸联姻这三种情节模式。这些影片是由两岸影人共同创作,由台湾导演执导,在人物关系上设置两岸双主角,叙事空间涉及两岸双城,剧情中巧妙融入两岸文化的勾连,探讨超越地域文化差异的中华文化认同,从而打破了观众的观影屏障,致力于唤起两岸民众共同的民族情感和意识,构建清晰、准确的国族认同。
[Abstract]:Looking back on the ECFA agreement signed in 2010 since the signing of the theme of "love and the two sides" co-filming,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e mainland to find roots, travel to Taiwan. These films are co-created by filmmakers from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directed by Taiwan directors, and set up dual protagonist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The narrative space involves the two cities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 The plot cleverly integrates the cross-straits culture and explores the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that transcends the regional cultural differences thus breaking the audience's screen of viewing and devoting itself to arousing the common national feelings and consciousness of the people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 Build a clear and accurate national identity.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J905
【正文快照】: 本文所说的文化认同构建,倾向于讨论影像中两岸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构建。能否在“带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台湾文化本质上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大陆文化同根同源”这一问题上达成共识,成了此文化认同构建的关键。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老莫的第二个春天》、《香蕉天堂》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元丽娜;;墙内开花墙外香——中国背景下的合拍片缘何国内遇冷[J];电影评介;2007年23期
2 何美;;冲突 融合 共赢:内地香港合拍片30年[J];电影艺术;2008年02期
3 刘藩;;论合拍片与文化软实力[J];电影新作;2010年06期
4 丁圣雅;林大根;;韩中两国观众对合拍片的观看与接受[J];电影新作;2012年06期
5 温桂钰;;澳大利亚与中国合拍片支持政策浅析[J];中国电影市场;2013年04期
6 张燕;董闽红;;当前两岸三地合拍片的现状剖析与发展思考[J];电影新作;2013年04期
7 徐晓露;;中外合拍片的文化叙事困境及对策[J];今传媒;2013年09期
8 曹宝祥;我国“少林”影片知多少[J];电影评介;1985年11期
9 ;合拍片必须在境内制作[J];电影创作;1994年03期
10 ;第一部真正全方位合作的中美合拍片 《杀死比尔2》,昆汀的中国体验[J];电影;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燕;;改革开放30年:区域合作策略下的内地与香港合拍片(摘要)[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于帆;跨境合拍片:文化共融的可能路径[N];中国文化报;2011年
2 牛萌;中外合拍片不再局限资本合作[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3 商报记者 蒋梦惟;合拍片“官方定义”亟待出台[N];北京商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何晓诗;合拍片会给导演 更多自由而非枷锁[N];中国电影报;2012年
5 编译 如今;澳大利亚发展合拍片制作[N];中国电影报;2012年
6 张恂 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总经理;内地与香港合拍片的发展[N];中国电影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李博;中外合拍片不只有大片一条路可走[N];中国艺术报;2013年
8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合拍片的中国元素需要国际化表达[N];北京商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徐婷;真假“合拍片”[N];华夏时报;2013年
10 张慧瑜;从《太极侠》看合拍片的文化实践[N];文艺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莉滢;包容性共同体[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2 陆烨波;合拍片时代下好莱坞“中国特供片”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邱嘉琦;中韩合拍片的文化折扣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4 韩瑾;内地、香港合拍片发展现状及走向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何美;冲突 融合 共赢:新时期内地香港合拍片的历史与趋势[D];清华大学;2006年
6 张丽;香港与内地的古装合拍片研究(1979-2012)[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7 蒋丹彤;中美合拍片中的中国文化呈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8 王正昱;CEPA电影2004-2008[D];西南大学;2009年
9 肖立娜;香港内地合拍片的商业美学嬗变(1979-2009)[D];河北大学;2010年
10 陈媛;CEPA前后内地与香港合拍片在内地传播的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163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416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