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国内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4 09:18

  本文选题:历史题材纪录片 切入点:叙事方式 出处:《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新世纪以来,历史题材纪录片作为纪录片的一个重要分支,受到越来越多电视观众的关注和喜爱,各种历史纪实类的电视栏目也大获追捧。一些国外的大制作,如探索发现,国家地理杂志等制作的节目无论在题材内容的选择上还是技术的表现上都深深地震撼了国内观众,成为电视屏幕上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反观国内历史纪录片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虽不乏精良之作,但粗制滥造也同样充斥其中,问题很一致地指向了“叙事”的环节上。国内历史纪录片经历了,从早期的文献汇编式的纪录话语形式、中期的宏大叙事创作到近期开始关注市场和观众收视口味的小众历史故事这三个阶段,无论在创作手法还是创作观念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和突破。在叙事上经历几次较大的演变,尤其是“新历史主义叙事观”的确立使得历史纪录片的创作更驱灵活和多变,至今已经发展出了几种比较成熟的类型。 正文的第二章部分首先对纪录片的概念和定义以及特征做了一番梳理,并且对纪录片能否成为一门叙事艺术作出了详细的论证,最后从影视叙事理论入手进入到纪录片的叙事问题当中,总结出了研究纪录片的叙事需要面对的几个问题。 第三章、第四章开始从国内历史纪录片的叙事演进谈起,分析归纳出不同历史时期国内历史纪录片的叙事观念演变和发展,接着总结论述了几种历史纪录片的叙事方式,重点谈及各种叙事方式的叙事效果,并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作出客观的评判和建议。 第五章则是对第四章内容的一个深化和补充,从叙事视点、叙事结构和叙事节奏三个方面入手,阐述历史纪录片在叙事上的技巧和策略。 本文结尾部分通过对比长期以来中外历史纪录片的创作实践,找出差距和不足,对国内历史纪录片的国际化之路寄以了期望。
[Abstract]:Since the new century, a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documentaries, documentaries of historical themes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love from television viewers, and TV programs of various historical documentary types have also gained a lot of popularity. Some overseas major productions, such as exploration and discovery, The programs produced by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have deeply shocked the domestic audience both in the choice of subject matter and in the performance of technology, and have become a force that cannot be underestimated on the television screen. On the other hand, although there are no lack of excellent works 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domestic historical documentaries, they are also flooded with shoddy production. The problems are very consistent with the "narrative" link. Domestic historical documentaries have experienced, From the early form of documentation-style documentary discourse, the creation of grand narratives in the middle to the recent three stages of focusing on the market and the audience's taste of minority historical stories, There have been some changes and breakthroughs in both creative techniques and creative concepts. The narrative has experienced several great changes, especially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Historical narrative View", which makes the creation of historical documentaries more flexible and changeable. So far, several more mature types have been developed. The second part of the text firstly combs the concept,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ocumentary, and makes a detailed demonstration on whether the documentary can become a narrative art. Finally, from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narrative theory into the documentary narrative issues, summed up the documentary narrative needs to face several problems. Chapter three, Chapter 4th begins with the narrative evolution of domestic historical documentaries, analyzes and sums up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arrative concepts of domestic historical documentarie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and then summarizes and discusses the narrative methods of several historical documentari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narrative effect of various narrative methods, and makes objective judgment and suggestions based on concrete examples. Chapter 5th is a deepening and supplement to the content of Chapter 4th. From three aspects of narrative viewpoint, narrative structure and narrative rhythm,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arrative techniques and strategies of historical documentary.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by comparing the creation practice of Chinese and foreign historical documentaries for a long time, the author finds out the gap and deficiency, and expects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domestic historical documentaries.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9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冷冶夫;纪录片是什么????[J];中国电视;2003年04期

2 倪祥保;论纪录片真实及其象限阈[J];中国电视;2003年04期

3 郭艺芳;纪录片的多种“解说”形式[J];中国电视;2003年05期

4 肖平;纪录片知觉形式及类型研究论纲[J];中国电视;2003年06期

5 曹迟;纪录片的故事性浅谈[J];当代电视;2003年08期

6 冷冶夫;纪录片商业化的理性思考[J];当代电视;2003年12期

7 高建国;纪录片形态选择的制约因素[J];声屏世界;2003年11期

8 欧阳宏生,赖黎捷;走出电视纪录片创作低谷[J];新闻界;2003年06期

9 禹成明;调转枪口的施润玖——看纪录片《靖大爷和他的老主顾》[J];现代传播;2003年06期

10 贾爱民;纪录片创作中的主体意识[J];青年记者;200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小玉;;纪录片“真实”性的再解读[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2 赵剑;;试论纪录片的关系真实[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3 谭俐莎;;底层纪录与时代见证(摘要)——中国独立纪录片掠影[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4 邢虹文;;纪录片编导人才素质与培养方式的创新(摘要)——以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为视角[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5 孙红云;;中国第一人称纪录片的发展及其特征[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石屹;;白玉兰国际纪录片评奖活动的发展格局与趋势[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郭讲用;;从《体育人间》看中国电视体育纪录片[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吴国庆;;借鉴国际纪录片风尚 打造传播精品[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何苏六;;加快纪录片改革发展,凝练和提升文化气质[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何白;;基于“钻石体系”的我国纪录片产业竞争力研究[A];2013福建省传播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海贝;纪录片:如何完成“纪录”的使命[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黄海贝;纪录片:如何完成纪录使命[N];今日信息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李舫;人文纪录片:寻找失落的文化精神[N];人民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王臻青;纪录片为啥没有院线观众?[N];辽宁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英子;青海是纪录片创作的高地[N];青海日报;2010年

6 深圳商报记者 刘瑜;纪录片,赔本赚吆喝?[N];深圳商报;2010年

7 喻德术;国产纪录片现状艰难出路何方?[N];中国文化报;2011年

8 实习生 毛君 本报记者 张树伟;推动纪录片人才自觉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于帆;纪录片制作:从记录到表达[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刘淼;纪录片钟情新媒体[N];中国文化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赵曦;纪录片边界问题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2 余权;宣传性纪录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黄瑛;“狂喜的真实”:沃纳·赫尔佐格的纪录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盘旋;人类学视阈下的电视纪录片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罗锋;“历史的细语”:新纪录运动中的底层影像研究(1991-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6 李灵革;纪录片下的中国[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丽平;中国独立纪录片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王增伟;新纪实主义纪录片[D];重庆大学;2009年

3 周菲菲;新虚构纪录片的美学特质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4 王润田;论大型历史考古纪录片《巴人之谜》与《远祖之谜》对“渝派纪录片”的建构作用[D];西南大学;2010年

5 唐莉;作为“民间记忆”的中国独立纪录片分析[D];安徽大学;2010年

6 王静波;纪录片创作的艺术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傅国春;论技术支撑下的纪录片[D];河北大学;2008年

8 陈勇志;纪录片形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苏淑洁;类型学视角下数字纪录片的选题与叙事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楠;纪录片声音要素新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105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6105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7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