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以来我国家庭伦理剧孝文化传播的说服艺术
本文选题:家庭伦理剧 切入点:孝文化 出处:《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家庭伦理剧是中国最为流行的电视剧类型之一,引起许多观众和学者的持续注意。前人研究家庭伦理剧往往是从文本出发,着重从叙事学的角度去探讨家庭伦理剧的情节,而对于伦理说服的艺术性研究相对较少。其实,家庭伦理剧在孝文化传播上具有独特的说服性。电视剧的伦理说服能够很好地规避现实宣教式说服的生硬与繁琐,让国人乐于接受。 本文着意于家庭伦理剧孝文化传播的说服艺术分析,用三个章节来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揭示家庭伦理剧“孝文化”的伦理价值和时代特征,发掘人们对“孝文化”认识的时代流变。第二部分,从受众心理、伦理模式、情境教育、说服效果等方面展开对家庭伦理剧孝文化传播的说服艺术研究。第三部分,对家庭伦理剧传播中的“孝文化”进行文化反思。 本文运用传播学、社会学、人本哲学、艺术学的相关知识辅助拓展研究家庭伦理剧“孝文化”传播的说服艺术。笔者做此研究,一是希望能够丰富和补充前人对家庭伦理剧的理论研究成果;二是从现实意义层面对家庭伦理剧的“孝文化”进行审视与反思。
[Abstract]:Family ethics drama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TV dramas in China, which attracts the continuous attention of many viewers and scholars. In fact, family ethics drama has a unique persuasion in the spread of filial piety culture. The ethical persuasion of TV series can avoid the rigidity and complexity of realistic propaganda persuasion. To make people happy to accep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persuasion art of filial piety culture communication in family ethics drama, and studies it with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part, reveals the ethical valu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lial piety culture of family ethics drama "filial piety culture". The second part, from the audience psychology, the ethical model, the situation education, the persuasion effect and so on, carries on the persuasion art research to the family ethics drama filial piety culture dissemination. The third part, The cultural reflection on the filial piety culture in the spread of family ethics drama. This paper uses the relevant knowledge of communication, sociology, humanism and art to develop the persuasion art of family ethics drama "filial piety Culture". The first is to enrich and supplement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family ethics drama by predecessors, and the second is to examine and reflect on the filial piety culture of family ethics drama from the aspect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9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华丽;;中国电影和家庭伦理剧[J];长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吴学明;;家庭伦理剧与中国文化[J];中国电视;2007年09期
3 石艳艳;;后亲情时代的主题重构——由《不能失去你》看家庭伦理剧题材的深度挖掘[J];电影评介;2008年07期
4 韦晓娟;;“人伦和谐”的重构——近年来中国家庭伦理剧的艺术趋向探析[J];电影文学;2008年02期
5 贺艳;;试论家庭伦理剧的性别建构策略[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6 贺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家庭伦理剧的“兄弟之伦”及其文化意蕴研究[J];中国电视;2008年09期
7 王鸳珍;;《我的丑娘》:传统孝文化的符号消费——兼谈国产家庭伦理剧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J];声屏世界;2009年11期
8 孙宜君;马晶晶;;近十年中国家庭伦理剧的审美取向[J];中国电视;2011年02期
9 韩颖琦;;社会转型下的家庭伦理剧二十年历程扫描[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刘晓航;;家庭伦理剧热播的启示——诉诸人性的真善美[J];当代电视;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孙宜君;马晶晶;王植;;近十年中国家庭伦理剧发展历程勾勒(提纲)[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曹钢;;荧屏语言要干净[A];中国演员:2014年第3期(总第39期)[C];2014年
3 吕乐平;;20世纪90年代前后家庭伦理剧文本的差异分析[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4 贺艳;;20世纪90年代以来家庭伦理剧中的现代性与男权话语浅析(摘要)——以性别建构为分析视角[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花艳邋张芽芽;家庭伦理剧受宠 别对亲情说太忙[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2 本报记者 杨宁舒;家庭伦理剧引领收视热潮[N];黑龙江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张成;好的家庭伦理剧是一盏照亮生活的灯[N];中国艺术报;2011年
4 邱振刚;勾心斗角绝非家庭伦理剧制胜之道[N];中国艺术报;2012年
5 黄蒙水;家庭伦理剧的厚度与张力[N];中国文化报;2012年
6 刘茜;家庭伦理剧如何提升观众审美情趣?[N];中国文化报;2013年
7 杜莹杰 王秋芸;新播家庭伦理剧:和谐叙事温暖新春荧屏[N];中国文化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甘文瑾;《我们的父亲》:后家庭伦理剧亮相央视[N];中国电影报;2005年
9 专栏记者:李春利 通讯员:宋慧敏;家庭伦理剧为什么火爆[N];光明日报;2004年
10 王磊;家庭伦理剧扎堆荧屏[N];文汇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侯盼;中国家庭伦理剧矛盾冲突类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朋朋;中国家庭伦理剧变迁的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姜小卫;家庭伦理剧日常生活空间的性别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洁;韩流汹涌—韩国家庭伦理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4 饶文静;新世纪中国家庭伦理剧的女性主义批评[D];南昌大学;2010年
5 刘贵梅;家庭伦理剧叙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晓磊;中国当代家庭伦理剧的女性主义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王静;国产家庭伦理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D];安徽大学;2012年
8 张红芬;论家庭伦理剧的叙事模式[D];山西大学;2012年
9 刘杰;家庭伦理剧对当代女性婚恋文化的影响[D];山西大学;2012年
10 李欣;中国家庭伦理剧中的喜剧元素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474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647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