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生代女性导演的影像世界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5 11:19
【摘要】:中国电影经历了百年的发展,一批又一批的中国电影导演为我们创作出了无数经典的影片和难忘的人物形象。纵观现在的中国电影界,一批年轻导演开始承担起中国电影发展的重任,尤其近期新生代导演刁亦男的《白日焰火》获得“第64界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后更是振奋了中国电影人,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新生代导演的关注。在以往对新生代导演研究的过程中,以贾樟柯、陆川、张元等为代表的男性导演成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对于新生代女性导演这一群体却研究甚少。但是,人数少、作品不多不能成为我们不重视新生代女性导演的理由。在男性导演占主导的电影界,我们可以看到新生代女性导演慢慢开始凸显出来,她们的作品不仅在各大电影节屡屡获奖,而且在票房成绩也是相当的耀眼。作为中国电影的新生力量,对她们的研究已经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本文将分四个部分来对新生代女性导演研究进行分析研究。首先是绪论部分,将对新生代女性导演做出界定,然后阐述对新生代女性导演的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中国导演的代际划分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分类方法,新生代导演是指在以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等第五代导演之后出现的一批与其电影风格相对不同的导演群体。新生代女性导演,顾名思义是指这一群体中的女性导演。虽然她们的人数不多,但是她们以她们的女性视角、独特性创作手法,拍摄了一批优质的电影作品。希望通过对这一群体的研究,,可以展现她们的风采,引起人们对新生代女性导演生存困境的关注。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新生代女性导演影像世界中的人物形象。以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薛晓璐的《北京遇上西雅图》和李玉的《观音山》为例,具体分析新生代女性导演所塑造的人物。 第三部分介绍了新生代女性导演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式。从她们的情节设置,叙事手法、镜头语言的运用,以及她们对电影情绪的表达,来显示新生代女性导她们创作的不同之处。 第四部分主要展现新生代女性导演在商业背景下的创作走向。面对商业市场更加青睐男性导演的现状,新生代女性导演开始尝试进行创作上的转变。以徐静蕾、赵薇、金依萌为代表的女性导演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利用商业资源整合为自己的影片服务,走出一条具有她们自己特色的商业化之路。以李玉和薛晓璐为代表的女性导演则在顺应市场变化的同时,坚持自己艺术片的创作,用“文艺商业片”在电影市场站稳脚跟。当然,也有像马俪文这样从作者导演转变为职业导演的女性导演,她们勇于尝试,转变自己的创作风格,为女性导演拍片探索出更多可能。 结语部分对新生代女性导演的影像世界进行概括了与总结,再一次说明她们的创作特点、创作思想、以及对人物塑造的特色,并肯定了她们在商业竞争压力下的勇敢探索,但也指出了新生代女性在创作时的局限性以及不足,最后对新生代女性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美好的愿望。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911
本文编号:2355920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9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慧媛;;透视国产商业电影营销新模式——以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为例[J];今传媒;2010年11期
2 戴锦华;不可见的女性: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与女性的电影[J];当代电影;1994年06期
3 李岗;;从第三代到第六代:女性、女权的镜语嬗变[J];电影文学;2004年01期
4 刘祥平;;电影版《杜拉拉升职记》商业成功之探析[J];电影文学;2011年01期
5 金梅;;为女性电影而战——中国女性主义电影批评述评[J];电影评介;2007年08期
6 廖小西;;女性叙事的影像建构:马骊文电影解读[J];电影评介;2010年09期
7 李玉;关雅荻;;女性视角下的世俗言说——李玉访谈[J];电影艺术;2006年01期
8 李韧;;《疯狂的石头》:黑色的狂欢[J];电影艺术;2006年05期
9 马俪文;吴冠平;;他叫刘跃进——马俪文访谈[J];电影艺术;2008年02期
10 朱文婷;;主旋律电影“缝合”术:《建国大业》之叙事弥补[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2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琳;新生代电影叙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559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355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