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纪录片《知竹》编导阐述

发布时间:2018-12-15 08:18
【摘要】:纪录片的选材是整个纪录片的基础,好的纪录片得益于对素材的良好把控。而对于纪录片的灵魂来说,很大程度上和编导意识挂钩。除了好的题材和画面,纪录片中占较大比重的还有声音的录取。除了纪录片拍摄期间的人物和事件发生的同期声,背景音的融入对于整部纪录片的视听影响也同样举足轻重。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对于这三步的把控都相当到位,这需要创作者耐心且用心。本人在创作纪录片《知竹》时,时刻注意是否兼顾这三个部分。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纪录片《知竹》取材分析,并参考了一些优秀的同类型纪录片加以比较,从而能在比较中给自己的纪录片创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比如一些空境头的意向表达,比如一些人物特写镜头的切入,比如对人物介绍的方式,等等。第二部分是纪录片《知竹》编导意识分析,一部纪录片最终的呈现依赖于编导自己的创作意识主导,除了作品取材人物的真实性格以外,很多都可以依靠作者来表达哪个部分是重点,每一点小改变都要慎重。第三部分是纪录片《知竹》中的声音。在前期拍摄《知竹》的时候,因为收音没有做好,很多镜头都废掉了,再好看的镜头没有同期声,就失去了意义。而《知竹》的整部片子中,人物描述占了很大一部比重,声音对于整个故事起到支撑作用。如果在讲述中不断的插入这些没有同期声或者声音比较差的镜头会让整部纪录片看起来更像是一部专题片。所以最后采用在片头用空境加环境音为开头,代入后面的故事。而那些因为声音废掉的画面不再使用或者根据重要程度进行补拍。第四部分是纪录片《知竹》在创作中遇到问题分析。在后期因为素材比较多,是以时间线剪辑还是以人物线剪辑出现了矛盾。别切故事剪辑的过程中对于主要人物的表现出现了模糊,在主要表现非遗传承人的父亲丁志云和非遗传承人的女儿丁春梅中摇摆不定。
[Abstract]:The selection of documentary material is the basis of the whole documentary, good documentary benefits from the good control of the material. For the soul of documentary, to a large extent, and the director of consciousness linked. In addition to good themes and pictures, documentaries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sound admission. In addition to the characters and the simultaneous sound of the events during the documentary sho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 background sound plays an equal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audio-visual impact of the entire documentary. A good documentary is pretty well controlled for all three steps, which requires the creator's patience and care. I always pay attention to whether to take these three parts into account when I create documentary "Zhizhu".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documentary "Zhi Zhu" material analysis, and reference to some excellent documentary of the same type to compare, so as to be able to compare their own documentary creation play a certain reference role. Such as some empty expression of intention, such as some characters close-up lens, such as the way to introduce the characters, and so on. The second part is the analysis of the director's consciousness of documentary film. The final presentation of a documentary depends on its own creative consciousness, except the real character of the characters. Many can rely on the author to express which part is the focus, every small change should be careful. The third part is the sound of the documentary "Zhi Zhu". In the early shooting of "Zhizhu", because the radio was not done well, many of the lenses were abandoned, and the good-looking lens did not have the same sound, so it lost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whole film, characters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 and sound plays a supporting role in the whole story. If you keep inserting scenes that don't have synonymous sounds or sound worse, the whole documentary will look more like a feature film. So the final use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film with empty environment sound for the beginning, into the back of the story. Images that are discarded because of sound are no longer in use or are patched according to their importance. The fourth part is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creation of the documentary "Zhizhu". In the later period because the material is quite many, is with the time line clip or the character line clip appeared the contradiction. In the process of cutting off the stor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ain characters appears vague, in which the father Ding Zhiyun and the daughter Ding Chunmei, who mainly represent the non-inheritors, waver and vacillate.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9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键;从《人与熊》看纪录片创作理念的变化[J];电视研究;2000年10期

2 孙曾田;纪录片的价值与创作[J];电视研究;2000年12期

3 刘波;纪录片创作方法论[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1期

4 刘颐静;纪实与艺术表现──纪录片的两翼[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3期

5 王国平;人物纪录片表现什么[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6期

6 刘通国;纪录片创作的几点感悟[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8期

7 王庆文;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S1期

8 张红军,朱梅;“真”的美化与“美”的真化——从美学角度看纪录片创作的“合法手段”[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9 王慰慈,方方;台湾纪录片创作访谈录[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0 刘宇鲲;对纪录片本质的再认识──兼议纪录片创作中若干认识误区[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小玉;;纪录片“真实”性的再解读[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2 赵剑;;试论纪录片的关系真实[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3 谭俐莎;;底层纪录与时代见证(摘要)——中国独立纪录片掠影[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4 邢虹文;;纪录片编导人才素质与培养方式的创新(摘要)——以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为视角[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5 孙红云;;中国第一人称纪录片的发展及其特征[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石屹;;白玉兰国际纪录片评奖活动的发展格局与趋势[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郭讲用;;从《体育人间》看中国电视体育纪录片[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吴国庆;;借鉴国际纪录片风尚 打造传播精品[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何苏六;;加快纪录片改革发展,凝练和提升文化气质[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何白;;基于“钻石体系”的我国纪录片产业竞争力研究[A];2013福建省传播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海贝;纪录片:如何完成“纪录”的使命[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黄海贝;纪录片:如何完成纪录使命[N];今日信息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李舫;人文纪录片:寻找失落的文化精神[N];人民日报;2006年

4 曾林;思维的品格:关于纪录片的思考[N];中华新闻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王臻青;纪录片为啥没有院线观众?[N];辽宁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英子;青海是纪录片创作的高地[N];青海日报;2010年

7 深圳商报记者 刘瑜;纪录片,赔本赚吆喝?[N];深圳商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陈原;电影纪录片,期待喝彩[N];人民日报;2011年

9 喻德术;国产纪录片现状艰难出路何方?[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实习生 毛君 本报记者 张树伟;推动纪录片人才自觉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陆敏;纪录片艺术传播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赵曦;纪录片边界问题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3 余权;宣传性纪录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黄瑛;“狂喜的真实”:沃纳·赫尔佐格的纪录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盘旋;人类学视阈下的电视纪录片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罗锋;“历史的细语”:新纪录运动中的底层影像研究(1991-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7 李灵革;纪录片下的中国[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杰;中国独立纪录片生存与发展初探[D];中南大学;2008年

2 罗娟;海外华人题材纪录片的文化价值[D];暨南大学;2008年

3 石琳;纪录片市场营销为王[D];复旦大学;2008年

4 师欢欢;我国大陆独立纪录片传播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张苗苗;试论纪录片中商业利益和人文价值的统一对立[D];厦门大学;2009年

6 安丽平;中国独立纪录片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王增伟;新纪实主义纪录片[D];重庆大学;2009年

8 周菲菲;新虚构纪录片的美学特质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9 王润田;论大型历史考古纪录片《巴人之谜》与《远祖之谜》对“渝派纪录片”的建构作用[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唐莉;作为“民间记忆”的中国独立纪录片分析[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80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380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2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