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新世纪以来山西文献纪录片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3 02:38
【摘要】:文献纪录片是山西纪录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别,其主要通过对历史的再现,来实现历史情怀与人文精神的表达,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献研究价值。新世纪以来,山西文献纪录片在制作上更趋精良,无论是对主题的把握还是创作手法的使用都日益多元化。对这一类型纪录片的整体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其在业界的影响力,也有利于充分实现其自身的价值,从而能使之更好地完成传播山西历史与文化的使命,达到照鉴历史、观照现实的目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新世纪山西文献纪录片的具体情况:绪论部分主要阐述研究对象;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思路;研究目的、方法及意义。第一章主要对山西文献纪录片做出界定,简要概述了山西文献纪录片整体的发展状况,以及新世纪以来在创作上更加多样化的发展特点,并阐述所选的13部作品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第二章探讨了新世纪以来山西文献纪录片的关注焦点,即创作者对题材的选取与主题的把握。纪录片最精华处莫过于其传达出的人文性与思想性,山西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同时也是作品表现的核心内容。第三章主要探讨山西文献纪录片,在新世纪以来创作方式上的转型特点,并举以个例具体分析。从早期单一化的叙事方式,到新世纪以来的多元化趋向,文献纪录片创作手段的转型具体体现在:借鉴电影叙事方式、引入口述历史元素、运用“情景再现”三方面。第四章结合研究结果,梳理了目前发展中创作模式、传播渠道等方面存在的拘囿,也为山西未来文献纪录片的创作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如整合文化特色开拓更多题材、创办一档纪实栏目等等。其中,第二章和第三章是本文的探讨重点,对新世纪以来山西文献纪录片中文化的呈现与创作手法转型的研究,是本论文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952
【图文】:

文献纪录片,毛泽东,山西


图 3.1 文献纪录片《毛泽东在山西》截图第二是通过简单的搬演来实现“情景再现”。关于“搬演”,学界的界定不明朗。在考量之后,本文决定沿用聂欣如在《纪录片和搬演》一文中的界定,他为,搬演“是将整个的环境,包括环境中的人物的再现。”①这充分说明了这一概的主要特征,是人与景、表现与再现的双重契合。新世纪以来,山西文献纪录片对“情景再现”创作手法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演员搬演来实现的。这种方式可以仅有效地还原了历史瞬间,为叙事的推进增加了戏剧效果;而且还拉近了观众与史的距离,从而得到更好的观看体验。与国内同时期的作品相较而言,目前创作对于这种创作方法的使用非常谨慎,会有意地制造间离效果来提醒观众。在作品会看到创作者用虚焦的画面来表现某个历史事件、人物行为,或用远景与特写镜来呈现。以纪录片《烽火丹青》中的一集为例,作品中再现了 1942 年五一大扫荡时木刻工厂随一二九师突围,为了减小目标彦涵分组行动与妻子分别的情境。如图 3所示,为了让观众能更清楚地区分,画面上还写上了“情景再现”的字样。再如

文献纪录片,丹青,晋阳,历史事件


第三章 新世纪山西文献纪录片的创作转型与实践探索片《龙城八叙》的“肇建晋阳”一集中,不仅扮演了关键性人物赵简子、赵襄子恒等,而且还利用演员“搬演”再现了工匠修建晋阳城、热闹的集市等场面,以“晋阳保卫战”、“三家分晋”等历史事件,让观众深切感受历史事件发生时的围,营造一种穿越时空之感。

文献纪录片,廉吏,二维动画


图 3.3 文献纪录片《烽火丹青》截图第三是通过影视数字制作技术实现场景还原。即采用数字技术生成的虚拟场景,来代替不复存在、无法复原的历史景象。不仅让能历史变成“现实”,还能在视觉奇观中揭示历史本质,触发观者的思索。数字技术在视觉上拉近了现实与历史的距离,在纪录片《廉吏于成龙》中,这种“情境再现”的方式被广泛运用。这部作品中,不仅采用了二维动画再现了于成龙用天平征收赋税、乔装体察民情、与土匪斡旋的从政事迹,如图 3.4 所示;还用 3D 技术还原了当时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与满族铁骑之威胁、三藩之乱之惨烈、在深山老林勘察楠木之艰辛,如图 3.5 所示。在《太原五千年》中,创作者利用现代科技再现了两千五百年前,晋阳城初建时的恢弘雄伟,片中我们所看到的城池是在考古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电脑特效所再现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锦;;文献纪录片前史:术语的误生与概念的错乱[J];当代电影;2019年01期

2 张锦;;文献纪录片概念异变史考[J];当代电影;2019年03期

3 薛瑶;;文献纪录片《强国基业》的表现手法探析[J];传播力研究;2019年09期

4 江霄;;文献纪录片的真实与情感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9年12期

5 刘建状;;少数民族文献纪录片叙事策略分析——以百集文献纪录片《中国少数民族》为例[J];电影文学;2019年09期

6 李都;;“互联网+”时代下文献纪录片叙事策略探析[J];视听;2019年10期

7 封丽;;浅议历史文献纪录片的表现手法[J];新闻研究导刊;2017年22期

8 周晨;;《筑梦路上》:媒体融合时代文献纪录片的创新之作[J];电影评介;2017年20期

9 余承璞;;论我国历史文献纪录片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J];电视指南;2017年24期

10 赵曦;史哲宇;;最大程度切近历史 呈现最真实的长征——文献纪录片《长征纪事》创作模式探究[J];中国电视;201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纲;林小波;胡昌勇;;关于重大题材文献纪录片创作和传播情况的调查报告[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调研成果集(2011年)[C];2012年

2 王睿;;建国以来领袖题材的文献片研究[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3)[C];2009年

3 方乐莺;;档案影视编研产品的价值建构——以文献纪录片《习仲勋》为例[A];建设与文化强国相匹配的“档案强国”论文集[C];2014年

4 沈文;;颂歌献给敬爱的李主席——文献纪录片《共和国主席李先念》[A];纪念李先念同志诞辰95周年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湖南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会长、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 张志初;文献纪录片《东方欲晓》的魅力[N];湖南日报;2019年

2 记者 孙萍;文献纪录片《解放大西北》明起在陕西卫视播出[N];陕西日报;2019年

3 记者 戴宏;文献纪录片《集宁战役》在北京开机[N];内蒙古日报(汉);2018年

4 记者 邓秀秀;文献纪录片《内蒙古自治区诞生记》 纪录电影《影像中珍贵的记忆—乌兰夫》在我市开机[N];乌兰察布日报;2017年

5 总制片人 总撰稿 刘涓迅 总导演 李谊;对文献纪录片的一次回归与致敬[N];中国艺术报;2017年

6 蒲麟智 任发源;文献纪录片铭记历史[N];解放军报;2017年

7 记者 李佳宁;回顾党的光辉历程 不忘初心跟党走[N];大兴安岭日报;2017年

8 记者 苏丽萍;央视将播出七集文献纪录片《科学发展铸辉煌》[N];光明日报;2012年

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宣传外事办公室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郑昭红,课题组成员:郑昭红、林小波、李纲、梁晨、张长江、桑月鹏、胡昌勇 (执笔人:李纲、林小波、胡昌勇);打造文化强国的影像力量[N];光明日报;2012年

10 记者 祁晓莉;大型文献纪录片《西藏抗英百年祭》开机[N];西藏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唐宁;中国电视文献纪录片价值构建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仇蓓蓓;影视修史[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晨光;新世纪以来山西文献纪录片研究[D];山西大学;2019年

2 陈淑春;中国电视文献纪录片的创作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3 王玮锴;中国当代历史文献纪录片表现手法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4 王馨悦;电视文献纪录片的“虚拟情景再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5 谯金苗;框架理论视阈下文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7年

6 王思洋;我国新时期历史文献纪录片的视听语言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7 KAMAROVA TATSIANA(伊人);中俄历史文献纪录片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8 王艳萍;论我国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D];南昌大学;2011年

9 石盛楠;2000-2010年中国历史文献纪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綦珊;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形象[D];暨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667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7667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e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