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国家相册》对社会记忆的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30 18:37
  时间的车轮从不停歇,无论何种经历也会在历史的长河中“转瞬即逝”,如何留住平凡而刻骨铭心的记忆?从古人的口头相传到文字记录,随着时代的变幻,记忆的载体也在悄然变化。于家庭而言,翻开相册可窥见成长,于国家而言,也需一个“国家相册”见证变迁。2016年9月,依托中国照片档案馆而打造的微纪录片《国家相册》正式上线,在1982年以来的1000多万照片中追寻历史的脚步,丈量记忆的曲线,结合三维特效为受众讲述鲜为人知的历史瞬间。本论文以微纪录片《国家相册》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社会记忆的建构路径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该纪录片的多元价值,本论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明确了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在社会层面,怀旧风潮、历史虚无主义以及歪曲历史现象层出不穷的背景下,如何塑造正确的历史观尤为重要,《国家相册》在如何客观生动地讲述历史方面值得借鉴;在行业层面,跨屏传播已是主流,如何更好的适应融媒体的传播方式,新华社在出品《国家相册》时可谓匠心独具。第一章首先分别阐述了社会记忆这一社会学理论以及微纪录片《国家相册》,并进一步探讨两者的关联。社会记忆从心理学“记忆”一词而来,经过... 

【文章来源】: 王晓维 河北大学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国家相册》对社会记忆的建构研究


图3-1片头视

照片,场景,演播室,虚实结合


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4的演播室整体上处于全黑的模式,一张桌子、一个台灯就是全部(图3-2),这样的设置使影像画面过度时,不会使观众“跳戏”,不受外在事物的干扰,也增加了画面的前后统一性。图3-2演播室场景画面的虚实结合主要体现在,将讲述人陈小波置于照片的场景中,虚拟为场景中的人物,以此来模拟记忆场域。例如,在《白菜的味道》中,在讲述过去冬天北方人家有囤大白菜的习惯,此时,画面中将讲述人陈小波置于两边都是大白菜的照片中间,陈小波手里拿着一颗白菜,与照片融为一体(图3-3);在《三位“大”医生》中,陈小波戴上口罩,穿上白大褂和白头套“扮演”了一位正在手术室做手术的医生,融入在照片中毫无违和(图3-4),以此来介绍照片中的林巧稚医生。这样的角色扮演能够很自然的融入到影像画面中,更具趣味性,画面过渡得更为自然和顺畅。图3-3陈小波拿着白菜与照片融为一体(a)(b)图3-4陈小波角色“扮演”

《国家相册》对社会记忆的建构研究


陈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记忆、共鸣与认同:融合传播背景下大型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路径[J]. 张寅,邹伯涵,傅安琪.  当代电视. 2020(03)
[2]CNNIC发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 于朝晖.  网信军民融合. 2019(09)
[3]中国互联网历史的媒介记忆与多元想象——基于媒介十年“节点记忆”的考察[J]. 吴世文,何屹然.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9(09)
[4]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策略研究[J]. 张秀丽.  中国民族博览. 2019(06)
[5]2018年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研究报告[J]. 樊启鹏,李瑞华,任伯杰.  电影艺术. 2019(03)
[6]重大主题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建构[J]. 潘婷婷.  视听. 2019(04)
[7]打幵国家相册 重温历史记忆[J].   新阅读. 2019(02)
[8]新华社微纪录片《国家相册》的媒介框架分析[J]. 张钊瑜,朱丹红.  新闻知识. 2019(01)
[9]个人奋斗与时代变革:恢复高考40周年的文化记忆与阐释社群建构[J]. 王润.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8(11)
[10]《国家相册》的怀旧情结与当下体认[J]. 朱春洁.  电视研究. 2018(11)

硕士论文
[1]《国家宝藏》的民族文化记忆建构研究[D]. 米雅璐.山西大学 2019
[2]建军90周年主流话语对“八一”集体记忆的建构研究[D]. 杨勤.南京大学 2019
[3]记取与忘却—社交媒体时代社会记忆建构研究[D]. 许文迪.山东大学 2019
[4]唤醒、重构与认同[D]. 施代玲.安徽大学 2019
[5]《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2018)纪念抗战胜利报道中的集体记忆建构[D]. 张诗悦.广西大学 2019
[6]历史影像传播对国家形象的塑造路径研究[D]. 靳瑜辰.河南大学 2018
[7]《人民日报》历史纪念性特刊的社会记忆研究[D]. 李雨雯.新疆大学 2018
[8]《传承者》对文化记忆的媒介建构研究[D]. 孙娟.扬州大学 2018
[9]电视仪式对国家认同的建构[D]. 夏林晨.苏州大学 2016



本文编号:29481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9481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a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