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飘零”与“抵达”:张骏祥电影中知识分子的境遇问题——以《还乡日记》《乘龙快婿》为例

发布时间:2021-02-06 12:52
  以张骏祥的《还乡日记》《乘龙快婿》为例,将两部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其相似的主题和共同的精神内核,发现张骏祥在这两部电影中有意塑造了理想的知识分子形象,表达了他们的困境及试图为其出路寻找答案。认为两部影片是张骏祥在主流叙事模式和个人化创作之间不断平衡的结果,对于当代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有借鉴意义。 

【文章来源】: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2(04)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 张骏祥知识分子题材电影创作缘由
二、 理想人格的追求: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
    1. 鲜明的知识分子形象的树立
    2. 知识分子性格与品行的塑造
三、 对现实的表述:“回归者”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飘零感”
四、 美好的愿望:《乘龙快婿》中的最后“抵达”
五、 “抵达”背后: 主流叙事模式及导演个人化创作
六、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何处是归程——由《风雅颂》看当下知识分子的精神之殇[J]. 姚晓雷.  文学评论. 2009(01)
[2]《还乡日记》与《乘龙快婿》:时代的双联画[J]. 高山.  当代电影. 2005(04)
[3]“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角色定位和形象抒写[J]. 刘忠.  云南社会科学. 2005(01)
[4]“进步电影”:在历史的边际追索与超越1845—1949年中国电影研究[J]. 丁亚平.  当代电影. 1996(02)



本文编号:3020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020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9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