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中国武侠电影色彩艺术的文化观照
发布时间:2021-02-07 16:52
中国武侠电影与传统文化渊源颇深。其中,儒、道、佛文化思想对中国传统色彩观念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中国武侠电影通过对中国传统色彩观念的运用,可以在视觉造型层面上为电影注入儒、道、佛的文化精神力量。由于电影色彩技术的不断革新,受众观影、审美习惯的变化等因素,新世纪武侠电影色彩对于传统文化的呈现具备了一些新的特征。新世纪中国武侠电影对传统的色彩观念、形式进行了现代化的视觉重组,对中国传统色彩艺术精神表现富有了时代特性。本文以新世纪中国武侠电影色彩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其所呈现出的儒、道、佛文化传统的艺术精神,并从影视艺术形象构建的层面反思传统色彩文化在新世纪中国武侠电影中的运用效果。第一章分析新世纪中国武侠电影色彩中的儒家观念,主要从电影中的浓重之黑、繁细之色、暖光之黄三种视觉色彩风格,探析儒家思想中的“不仁而乱”“非礼不成”以及“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第二章阐释新世纪武侠电影色彩中所呈现出来的道家精神,探讨了关于“质色”手法体现出的“道法自然”思想;在黑、黄色彩搭配下诉说着的道家“阴”“阳”伦理;以及在白色的论道之中,品味着道家“有”“无”的哲学奥秘。第三章以新世纪中国武侠电影色彩中的佛家旨趣为...
【文章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电影《英雄》
着那个权力方向走的时候,其实就是一直往那个阴暗的地方上走去。”①导演陈可辛与美术指导奚仲文沟通后,要求服装、道具的设计“用一个黑色或是单色调来处理”②,奚仲文“就提议用消色方法把整个影调做成接近单色调,更可以表现影片人心黑暗的主题……从而确定了影片洗尽铅华的整体造型。”③阴暗的人性是人生的“隐曲”,也是通向“仁”的阻隔。“吾无隐乎”是孔子“践仁成圣”的基矗《投名状》导演用黑色呈现了生命中的“隐曲渣滓”,在满足了观众观影的视觉质感享受之外,也以沉重的色感互通了“不仁而乱”的儒家哲理。图2电影《投名状》2012年刘伟强导演的武侠电影《血滴子》,以身份隐藏、专为朝廷铲除异己的杀人组织“血滴子”为中心展开,并启用多数青年演员来上演残酷、血腥的人物角色。“血滴子”的艺术形象早已流传,“在《胤禛外传》、《吕四娘演义》、《梵天庐丛录》、《清史演义》、《满清十三朝宫闱秘闻》等野史、小说中,也都提及了‘血滴子’”。④“血滴子”的原型在历史上也应真实存在过,“清代十三朝中,雍正是一位施行恐怖、苛严政治的强权统治者。”雍亲王府改成的雍和宫很有可能为“血滴子”办公的特务衙署。⑤“血滴子”诡秘、残暴的铁腕政治,在电影《血滴子》中的前半部分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影片开篇,血滴子与反叛清朝统治的头领天狼较量的画面,始终笼罩在黑色的恐怖氛围之下。血滴子忠心效力朝廷,在他们看来生命只是他们换取钱财的筹码。血滴子对百姓的冷血,自我意识丧失。在他们集合的封闭性官家场景画面里,是一片黑暗。即使墙壁上微弱的烛火,导演并没有让其具备光照的功能,只是作为黑色布景中些许的点缀。导演刘伟强说:“这部电影不像当年的《古惑仔》,①看我吧.人工质感:独家专访《投名状》美术指导奚仲文
身的监视下,与替身境州产生暧昧,使子虞不予境州以后路,这就为境州最后杀掉真身埋下一条暗线。心思之恐密的小艾在目睹一切真相后,以开放式结局给观众带去猜想,而这一切的晦暗的人与事都被包裹在诗意流淌的墨色中。小艾的自始自终没有把仁置于心中,一切行为的出发点是自身利益和欲望。“克己复礼为仁”④,人要克去私欲才能“复其本然之天则”⑤。电影中角色的设定都是“不仁”复杂的,墨色渲染多变,恰如人心的微妙不可言说。《影》中因墨色的贯穿,显得影片色感偏冷,联想为人性的恶在没有管制约束之下的丑陋恣意。图3电影《影》无论是《英雄》《投名状》《影》《血滴子》都用以黑为主的深色色调对应了电①半岛网.刘伟强新片《血滴子》试映[EB/OL].(2012-12-13)[2020-2-25].http://m.bandao.cn/touch/news/detail/2040818.②优酷网.张艺谋揭秘《影》创作心得[EB/OL].(2019-12-12)[2020-2-16].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g1ODU4MzIwMA==.html?sharefrom=iphone&sharekey=436d62d6a0dbd83f58430753e948ad4.③原句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杨伯峻,论语译注·阳货[M].第二版.北京:中华书局,1980:183.④杨伯峻.论语译注·颜渊[M].第二版.北京:中华书局,1980:123.⑤蔡仁厚.孔孟荀哲学[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4:7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表现美好生活与走向超越——新中国70年电影创作的发生、流衍及选择[J]. 丁亚平. 当代电影. 2019(10)
[2]由儒入释:蒋敦复易僧服经历及其方外词[J]. 杨柏岭. 中国诗学研究. 2019(01)
[3]张艺谋《影》中的“墨色文化”[J]. 李萍,杨柏岭. 电影文学. 2019(05)
[4]旧文重读:“电影语言的现代化”与电影本体的再认识[J]. 陈晓云. 当代电影. 2019(01)
[5]中国传统文化与电影美术造型[J]. 霍廷霄,黄非. 民族艺术研究. 2018(05)
[6]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J]. 楼宇烈. 佛学研究. 2017(01)
[7]玄幻武侠电影的文化伦理及其美学表征[J]. 孙玮,袁智忠. 中华文化论坛. 2016(12)
[8]影像编年:色彩美学、造型风格与跨界追求——论导演张艺谋[J]. 陈旭光,李诗语. 电影新作. 2016(01)
[9]动画电影色彩语言的民族性分析[J]. 朱晨鑫,丁炬. 美术教育研究. 2015(24)
[10]从《英雄》看张艺谋电影的美学特征[J]. 张萃. 电影文学. 2015(20)
博士论文
[1]锦衣红颜 家国梦影—张艺谋电影身体文化研究[D]. 李强.上海大学 2015
[2]武舞神话:中国武侠电影及其文化精神[D]. 贾磊磊.南京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儒家大同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刘霞.山东师范大学 2019
[2]互文性视角下中国武侠电影的色彩美学研究(2000-2018)[D]. 赵小源.辽宁大学 2019
[3]武侠电影中的诗意表达研究[D]. 杨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4]张艺谋电影色彩叙事分析[D]. 龚格.湖北师范学院 2015
[5]动画色彩的民族性表现研究[D]. 刘琦欢.武汉理工大学 2015
[6]试论色彩在电影语言中的特性及功能[D]. 王婷.西北民族大学 2013
[7]张艺谋电影中的视觉语言研究[D]. 胡艳歌.河南师范大学 2013
[8]张艺谋电影视觉修辞艺术研究[D]. 李丹.江西财经大学 2012
[9]中国电影的诗意化摄影造型研究[D]. 吴越.山东师范大学 2012
[10]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中的黄色审美文化研究[D]. 任绪来.山东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22526
【文章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电影《英雄》
着那个权力方向走的时候,其实就是一直往那个阴暗的地方上走去。”①导演陈可辛与美术指导奚仲文沟通后,要求服装、道具的设计“用一个黑色或是单色调来处理”②,奚仲文“就提议用消色方法把整个影调做成接近单色调,更可以表现影片人心黑暗的主题……从而确定了影片洗尽铅华的整体造型。”③阴暗的人性是人生的“隐曲”,也是通向“仁”的阻隔。“吾无隐乎”是孔子“践仁成圣”的基矗《投名状》导演用黑色呈现了生命中的“隐曲渣滓”,在满足了观众观影的视觉质感享受之外,也以沉重的色感互通了“不仁而乱”的儒家哲理。图2电影《投名状》2012年刘伟强导演的武侠电影《血滴子》,以身份隐藏、专为朝廷铲除异己的杀人组织“血滴子”为中心展开,并启用多数青年演员来上演残酷、血腥的人物角色。“血滴子”的艺术形象早已流传,“在《胤禛外传》、《吕四娘演义》、《梵天庐丛录》、《清史演义》、《满清十三朝宫闱秘闻》等野史、小说中,也都提及了‘血滴子’”。④“血滴子”的原型在历史上也应真实存在过,“清代十三朝中,雍正是一位施行恐怖、苛严政治的强权统治者。”雍亲王府改成的雍和宫很有可能为“血滴子”办公的特务衙署。⑤“血滴子”诡秘、残暴的铁腕政治,在电影《血滴子》中的前半部分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影片开篇,血滴子与反叛清朝统治的头领天狼较量的画面,始终笼罩在黑色的恐怖氛围之下。血滴子忠心效力朝廷,在他们看来生命只是他们换取钱财的筹码。血滴子对百姓的冷血,自我意识丧失。在他们集合的封闭性官家场景画面里,是一片黑暗。即使墙壁上微弱的烛火,导演并没有让其具备光照的功能,只是作为黑色布景中些许的点缀。导演刘伟强说:“这部电影不像当年的《古惑仔》,①看我吧.人工质感:独家专访《投名状》美术指导奚仲文
身的监视下,与替身境州产生暧昧,使子虞不予境州以后路,这就为境州最后杀掉真身埋下一条暗线。心思之恐密的小艾在目睹一切真相后,以开放式结局给观众带去猜想,而这一切的晦暗的人与事都被包裹在诗意流淌的墨色中。小艾的自始自终没有把仁置于心中,一切行为的出发点是自身利益和欲望。“克己复礼为仁”④,人要克去私欲才能“复其本然之天则”⑤。电影中角色的设定都是“不仁”复杂的,墨色渲染多变,恰如人心的微妙不可言说。《影》中因墨色的贯穿,显得影片色感偏冷,联想为人性的恶在没有管制约束之下的丑陋恣意。图3电影《影》无论是《英雄》《投名状》《影》《血滴子》都用以黑为主的深色色调对应了电①半岛网.刘伟强新片《血滴子》试映[EB/OL].(2012-12-13)[2020-2-25].http://m.bandao.cn/touch/news/detail/2040818.②优酷网.张艺谋揭秘《影》创作心得[EB/OL].(2019-12-12)[2020-2-16].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g1ODU4MzIwMA==.html?sharefrom=iphone&sharekey=436d62d6a0dbd83f58430753e948ad4.③原句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杨伯峻,论语译注·阳货[M].第二版.北京:中华书局,1980:183.④杨伯峻.论语译注·颜渊[M].第二版.北京:中华书局,1980:123.⑤蔡仁厚.孔孟荀哲学[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4:7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表现美好生活与走向超越——新中国70年电影创作的发生、流衍及选择[J]. 丁亚平. 当代电影. 2019(10)
[2]由儒入释:蒋敦复易僧服经历及其方外词[J]. 杨柏岭. 中国诗学研究. 2019(01)
[3]张艺谋《影》中的“墨色文化”[J]. 李萍,杨柏岭. 电影文学. 2019(05)
[4]旧文重读:“电影语言的现代化”与电影本体的再认识[J]. 陈晓云. 当代电影. 2019(01)
[5]中国传统文化与电影美术造型[J]. 霍廷霄,黄非. 民族艺术研究. 2018(05)
[6]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J]. 楼宇烈. 佛学研究. 2017(01)
[7]玄幻武侠电影的文化伦理及其美学表征[J]. 孙玮,袁智忠. 中华文化论坛. 2016(12)
[8]影像编年:色彩美学、造型风格与跨界追求——论导演张艺谋[J]. 陈旭光,李诗语. 电影新作. 2016(01)
[9]动画电影色彩语言的民族性分析[J]. 朱晨鑫,丁炬. 美术教育研究. 2015(24)
[10]从《英雄》看张艺谋电影的美学特征[J]. 张萃. 电影文学. 2015(20)
博士论文
[1]锦衣红颜 家国梦影—张艺谋电影身体文化研究[D]. 李强.上海大学 2015
[2]武舞神话:中国武侠电影及其文化精神[D]. 贾磊磊.南京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儒家大同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刘霞.山东师范大学 2019
[2]互文性视角下中国武侠电影的色彩美学研究(2000-2018)[D]. 赵小源.辽宁大学 2019
[3]武侠电影中的诗意表达研究[D]. 杨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4]张艺谋电影色彩叙事分析[D]. 龚格.湖北师范学院 2015
[5]动画色彩的民族性表现研究[D]. 刘琦欢.武汉理工大学 2015
[6]试论色彩在电影语言中的特性及功能[D]. 王婷.西北民族大学 2013
[7]张艺谋电影中的视觉语言研究[D]. 胡艳歌.河南师范大学 2013
[8]张艺谋电影视觉修辞艺术研究[D]. 李丹.江西财经大学 2012
[9]中国电影的诗意化摄影造型研究[D]. 吴越.山东师范大学 2012
[10]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中的黄色审美文化研究[D]. 任绪来.山东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225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022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