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黄梅调电影的家国想象与性别建构
发布时间:2021-03-04 08:15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邵氏黄梅调电影席卷港台及东南亚地区。这一时期,黄梅调电影中性别建构成为独特的表现。黄梅调电影中男性气质被解构,女性角色拥有强势的主体意识,但又被父权意识所规训。现实中冷战意识形态造成的空间区隔,造成了境外华侨身份认同和主体意识觉醒的无力感。但是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框架下,黄梅调电影中男性的"胜利"、女性的主体意识觉醒,成为观众对银幕形象的想象性满足。黄梅调电影中独具特色的性别展演,成为邵氏黄梅调电影中性别文化建构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对转型期香港社会的镜像映现。
【文章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2020,13(02)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引 言
一、银幕想象:去“冷战”化的家国情怀
二、阴柔男性:传统伦理体系下被阉割的“胜利者”
三、强势女性:传统与现代夹缝中失败的主体询唤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竹幕微挑:冷战时期香港戏曲电影的区域互动及传播[J]. 龚艳,秦欣. 电影艺术. 2016(04)
[2]冷战史研究与中国电影的历史叙述[J]. 李道新. 文艺研究. 2014(03)
[3]分叉路与浮桥:“冷战”初期的中国电影[J]. 龚艳,王志敏. 文艺研究. 2012(10)
[4]60年代凌波的黄梅调电影:分析其反儒家意志以及跨越性别性欲概念[J]. 陈时鑫,刘辉. 当代电影. 2005(06)
本文编号:3062878
【文章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2020,13(02)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引 言
一、银幕想象:去“冷战”化的家国情怀
二、阴柔男性:传统伦理体系下被阉割的“胜利者”
三、强势女性:传统与现代夹缝中失败的主体询唤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竹幕微挑:冷战时期香港戏曲电影的区域互动及传播[J]. 龚艳,秦欣. 电影艺术. 2016(04)
[2]冷战史研究与中国电影的历史叙述[J]. 李道新. 文艺研究. 2014(03)
[3]分叉路与浮桥:“冷战”初期的中国电影[J]. 龚艳,王志敏. 文艺研究. 2012(10)
[4]60年代凌波的黄梅调电影:分析其反儒家意志以及跨越性别性欲概念[J]. 陈时鑫,刘辉. 当代电影. 2005(06)
本文编号:30628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062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