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网络化时代的主旋律电影与主流价值观传播——以电影《战狼2》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07 13:33
  当前我国的社会形态正在向以个体价值认同和多元文化格局为特征的网络社会转型,主旋律电影作品的传播也需要适应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尤其是应对来自互联网文化和社交媒体的冲击。聚焦于网络空间,从个体、群体和社会价值观念对立统一的视角,思考主旋律电影作品的价值观念传播过程和效果,有一定意义。以电影《战狼2》为案例,基于对电影作品文本内容、传播过程和受众群体的分析,阐述主旋律电影作品在网络化时代如何通过流行文化元素打造受众喜爱的内容,如何借助社交媒体互动传播引发受众共鸣,如何立足于网络社会建构广泛认同的主流价值观,这为研究网络社会的共识构建和社会价值观念的互动传播、建构充满正能量的社会共识,提供了有价值的案例参考。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2(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网络化时代的主旋律电影与主流价值观传播——以电影《战狼2》为例


《战狼2》微博正负向评价比例

豆瓣,比例,网民,网络社会


图1 《战狼2》微博正负向评价比例除了正面的口碑传播和积极讨论外,网民对于网络中相关负面评论的集体抵制,成为该影片所形成的网络社会共识的重要考察点。据《今日头条》报道,迅雷的创始人程浩在《战狼2》公映后不久发表负面评论。此举立即激发了网民的公愤,网友纷纷在其微博留言表示反对和抵制。据统计,网友针锋相对的评论获得多达2000多个赞,最后以程浩在网络中的致歉告终。由此可见,《战狼2》在网民心中的地位和价值,网民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互动和维护行为,抒发由其所激发的爱国主义情感。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网络社会的共识并非与生俱来,也不是抽象的或高高在上的,而是体现在网民的每一次参与、回复、点赞中,以及由此形成的网络合力——网民的公共意见和共同行动。

高频词,豆瓣,网民,网络社会


除了正面的口碑传播和积极讨论外,网民对于网络中相关负面评论的集体抵制,成为该影片所形成的网络社会共识的重要考察点。据《今日头条》报道,迅雷的创始人程浩在《战狼2》公映后不久发表负面评论。此举立即激发了网民的公愤,网友纷纷在其微博留言表示反对和抵制。据统计,网友针锋相对的评论获得多达2000多个赞,最后以程浩在网络中的致歉告终。由此可见,《战狼2》在网民心中的地位和价值,网民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互动和维护行为,抒发由其所激发的爱国主义情感。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网络社会的共识并非与生俱来,也不是抽象的或高高在上的,而是体现在网民的每一次参与、回复、点赞中,以及由此形成的网络合力——网民的公共意见和共同行动。网络平台中有关《战狼2》的积极讨论与回应,也引发了许多媒体对于网络社会情绪和网络社会本质的再思考。一直以来,我国互联网公共空间似乎被负面情绪、牢骚吐槽所占据,键盘侠、“公知”及对社会不满的网民通过网络宣泄情绪,甚至侮辱谩骂导致语言暴力事件频发,而网络社会的消极与颓废也逐渐由线上转移到线下,成为影响线下社会现实的因素。《战狼2》在此时引燃网络正能量,也恰恰说明我国网络社会中蕴藏着丰富的积极元素和正能量精神,需要优秀的影视文化作品等来开发和点燃。爱国主义是点燃网络正能量和凝聚积极社会共识的重要价值观,不仅因为中国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而且还因为爱国主义与每个网民的个人利益息息相关,只有国家强盛,个人利益才有保障,这是凝聚网络社会共识的基础。《战狼2》的网络传播诠释了中国人集体价值观念的构成基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集结号》到《战狼》:国家意识形态的有效传递与观众欲望的隐秘缝合[J]. 刘帆.  电影艺术. 2016(04)
[2]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与国家形象的积极建构——论近年中国电影市场化趋势中的主旋律电影[J]. 程波.  当代电影. 2012(12)
[3]中国电影的主流化与主流电影的大众化:文化、美学与限度[J]. 陈旭光,车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4]高票房大片:步入景观时代[J]. 许哲敏.  电影文学. 2011(05)
[5]当下国产主旋律电影的主流意识形态表达[J]. 刘高志.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 2010(06)
[6]主旋律电影的命名突围与信誉重塑[J]. 李宗彦.  齐鲁艺苑. 2008(01)
[7]主旋律电影: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像表述[J]. 陈吉德.  电影文学. 2005(11)
[8]主旋律电影:回顾与反思[J]. 袁智忠.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6)
[9]关于主旋律和多样化的答问——电影局局长滕进贤访问记[J]. 翟建农.  电影艺术. 1991(03)



本文编号:31235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1235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1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