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文化旋律:中国民族动画的音乐表现
发布时间:2021-08-27 06:04
动画的民族化创作,是其自身创作范式和特定文化背景下受众审美结构的无意识表达,强烈的民族意识是中国早期动画的文化共识。本文以多元乐器及其音乐形式的建构、审美意识的表达等作为切入视角,通过对具体作品的解读,来管窥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之间国产动画音乐民族化的风格流变、审美自觉和文化表征。这对当今动画电影视听技术、审美形态和受众接受的多元弥合、动态建构等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文章来源】:电影文学. 2020,(1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音乐的形式建构与民族化的镜像表达
(一)多变的调式与舞动的旋律
(二)先期音乐与多元的人文意蕴
二、传统乐器在动画中的呈现
(一)划分结构段落与强化镜头语言
(二)配乐与动画审美的多元弥合
三、互文:民间文学与文化审美表征
(一)民间文学传统投射的传统艺术意象
(二)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音乐观念与创作风格的形成
结语
本文编号:3365805
【文章来源】:电影文学. 2020,(1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音乐的形式建构与民族化的镜像表达
(一)多变的调式与舞动的旋律
(二)先期音乐与多元的人文意蕴
二、传统乐器在动画中的呈现
(一)划分结构段落与强化镜头语言
(二)配乐与动画审美的多元弥合
三、互文:民间文学与文化审美表征
(一)民间文学传统投射的传统艺术意象
(二)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音乐观念与创作风格的形成
结语
本文编号:3365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365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