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论电影《追风筝的人》的空间叙事

发布时间:2021-08-31 03:40
  空间叙事是电影常用的叙事手法,《追风筝的人》娴熟地驾驭空间叙事元素,通过叙事视角的置换、空间场景的推移、心理空间的建构等手段,赋予了电影不同于小说的表述方式和社会意义,立体展现了喀布尔地区的社会生态。并通过不同时空的并置,呈现了草根阶层的人性光辉。 

【文章来源】:电影新作. 2020,(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论电影《追风筝的人》的空间叙事


米歇尔·福柯

风筝,电影


电影前半部分主人公阿米尔以第一人称“我”叙述与哈桑的童年往事。但是从电影进程的中期以后,作者依次安排了四个叙事视角,即司机、拉辛汉、哈桑和叙事人阿米尔。首先是叙事人阿米尔讲述大量阿富汗难民涌入巴基斯坦,过着寄人篱下没有尊严的凄惨生活。接着,叙事视角转接给拉辛汗,由拉辛汗叙述了如何找到哈桑,与哈桑一家共同生活的情景以及哈桑一家最后的命运。拉辛汗的讲述更易让读者信服,大幅度地缩短了读者与作品之间的阅读距离。然后是哈桑通过书信的方式零视角讲述自己的遭遇:作为扎哈啦族,被深深的种族歧视所折磨;作为跨种族和阿米尔的友谊,他是多么珍惜,迫切能重温那段跨种族歧视的友谊。接着再次转交给阿米尔,由他带领观众去见证他拯救哈桑儿子索博拉,实现内心的救赎和完成父亲愧对哈桑的心愿。通过多重视角的使用,实现了不同空间之间的转换,增强了电影的感染力,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与电影主题的烘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叙事视角的变化是为更好营造电影空间提供服务,叙事视角随着主人公的陈述和心理发生改变,电影的空间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自由穿梭在现实空间和心理空间维度。在电影中,现实空间本就和真实时空的现实空间不同,因为电影是艺术作品,所以电影的空间叙事先天就带有象征意义和心理内涵,“一般而言,电影中的空间是影片故事人物活动的场所,空间同样也能成为具有意指性的元素,使人物活动的空间和人物心理的空间成为一种对称的关系,因而电影中对空间的处理与对影片时间的处理是息息相关的。”8为空间实践想象提供了各种新的意义和可能性来源于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存在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具体化在人物内心世界的投影是人的心理空间造成的,具有表意和认知性,尤其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影《追风筝的人》改编效果的多种因素解析[J]. 陈晓丹.  电影评介. 2015(14)
[2]论电影空间叙事的几种美学倾向[J]. 陈岩.  当代电影. 2015(03)
[3]探析影片《追风筝的人》的叙事技巧[J]. 郑雪.  电影文学. 2013(18)
[4]当代英语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的空间叙事解析[J]. 张金艳.  海外英语. 2012(15)
[5]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J]. 龙迪勇.  江西社会科学. 2006(10)



本文编号:33741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3741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1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