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家庭剧中母亲形象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4 22:47
本文是对中国和美国家庭类电视剧中的母亲形象的系统研究。本文的传播学理论基础是叙事学理论。第一章讲述了家庭剧的涵义,梳理了中美两国家庭剧的发展历程,并从叙事学角度分析中美两国家庭剧的叙事方式及其不同;第二章以母亲形象为主题,对比中美两国家庭剧中母亲形象的发展历程,并通过具有可比性的案例来对比分析中美家庭剧中的母亲形象;最后一章内容通过性别文化等方面阐释了中美两国家庭剧展现的母亲形象异同的原因。本论文研究议题是母亲形象在电视剧尤其是家庭类电视剧中是否被刻板印象化;电视媒介在塑造母亲形象时是以男性为中心文化出发的,还是从男女平等的角度来看待女性形象的,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中的女性生活和经验等各种面貌;其次再结合女性主义理论来解读大众传媒构建的女性文化,分析中美家庭剧展现的母亲形象异同的原因。在许多热播家庭剧中,女性形象建构存在着模式化、框架化等问题,因此本论文是站在女性主义的角度试图解读的中美家庭剧中的母亲形象,探究电视剧这一媒介所塑造的母亲形象,最后再根据研究内容分析在中美不同国家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母亲身份地位的发展。
【文章来源】:新疆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及本人对综述的评价
1、叙事学理论
2、女性主义理论
3、家庭剧
4、母亲形象
(四)研究框架
1、研究方法
2、创新点
一、家庭剧概述
(一)家庭剧的界定
(二)家庭剧的发展历程
1.中国家庭剧的发展历程
2.美国家庭剧的发展历程
(三)家庭剧的叙事策略
1.注重情感的表达
2.时代背景的变迁
3.女性生存的困境
4.叙事结构贴近百姓生活
二、中美家庭剧中母亲形象的对比分析
(一)形象的界定
(二)中国家庭剧中母亲形象的发展历程
1.刻板印象化的传统母亲形象
2.女性主义影响下的母亲形象
(三)美国家庭剧中母亲形象的发展历程
1.女性主义思想下的独立母亲形象
(四)中美家庭剧中母亲形象对比分析
1.《家有儿女》中的刘梅与《新成长的烦恼》中的乔
2.《单亲妈妈》中的安秀妍与《吉尔莫女孩》中的劳拉
3.《金婚》中的文丽与《我们这一天》中的瑞贝卡
三、中美电视剧中母亲形象的文化阐释
(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
(二)女性意识的文化反思
(三)女性的社会性别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384146
【文章来源】:新疆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及本人对综述的评价
1、叙事学理论
2、女性主义理论
3、家庭剧
4、母亲形象
(四)研究框架
1、研究方法
2、创新点
一、家庭剧概述
(一)家庭剧的界定
(二)家庭剧的发展历程
1.中国家庭剧的发展历程
2.美国家庭剧的发展历程
(三)家庭剧的叙事策略
1.注重情感的表达
2.时代背景的变迁
3.女性生存的困境
4.叙事结构贴近百姓生活
二、中美家庭剧中母亲形象的对比分析
(一)形象的界定
(二)中国家庭剧中母亲形象的发展历程
1.刻板印象化的传统母亲形象
2.女性主义影响下的母亲形象
(三)美国家庭剧中母亲形象的发展历程
1.女性主义思想下的独立母亲形象
(四)中美家庭剧中母亲形象对比分析
1.《家有儿女》中的刘梅与《新成长的烦恼》中的乔
2.《单亲妈妈》中的安秀妍与《吉尔莫女孩》中的劳拉
3.《金婚》中的文丽与《我们这一天》中的瑞贝卡
三、中美电视剧中母亲形象的文化阐释
(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
(二)女性意识的文化反思
(三)女性的社会性别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384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384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