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钰坤电影艺术风格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5 03:53
忻钰坤的电影作品以农村现实生活为题材,通过揭露现实社会中的丑恶现象,以此展现人性的恶,促使我们对当今社会的人性与道德加以深思。这一点与如今电影市场上的多数影片相比,是值得推崇与借鉴的。从对电影本身的价值判断来讲,影片中对人的善、恶的刻画,对当今社会中的道德问题的揭示,是忻钰坤的电影之所以成为好电影的原因。影片中所讲述的故事,是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从选题和题材上对什么是有意义的电影这个问题作出了回答。从忻钰坤的两部电影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可以娴熟的通过电影语言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传达给观众。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忻钰坤导演独立拍摄的两部电影作品,在电影叙事学、电影影像和电影声音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文本研究法,对《心迷宫》和《暴裂无声》两部电影进行叙事方面和视听特征方面的研究。研究发现,忻钰坤导演的两部电影作品虽然属于低成本电影,但是在对电影内容的把握上做到了极致。在电影的叙事上,通过非线性和多线性叙事结构、象征性的隐喻、多元的视点及特点鲜明的人物,将电影的主题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视觉上,通过时空连贯的影像、多变的镜头语言及纪实性的画面,呈现了意义丰富的电影影像。在听觉上,通过契...
【文章来源】: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对忻钰坤电影叙事的分析
1.2.2 专业电影人士的访谈
1.2.3 对忻钰坤电影类型特征的分析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难点
2 忻钰坤电影的叙事风格
2.1 多元叙事视点
2.1.1 观众的零聚焦视角
2.1.2 剧中人物的内聚焦视角
2.2 多样的叙事结构
2.2.1 非线性叙事结构
2.2.2 多线性叙事结构
2.3 象征和隐喻的运用
2.3.1 《心迷宫》中的象征和隐喻
2.3.2 《暴裂无声》中的象征和隐喻
2.4 特点鲜明的人物
2.4.1 《心迷宫》中的人物
2.4.2 《暴裂无声》中的人物“无声”
3 忻钰坤电影的视觉特征
3.1 时空连贯的影像
3.1.1 空间上的连贯性
3.1.2 时间上的连贯性
3.1.3 视线匹配
3.2 动静结合的摄影
3.2.1 运动镜头的使用
3.2.2 特写镜头的使用
3.3 纪实性的画面
3.3.1 服装还原现实
3.3.2 场景取之于现实
3.3.3 布景贴近现实
3.3.4 灯光凸显现实
3.3.5 表演反映现实
4 忻钰坤电影的听觉特征
4.1 契合主题的音乐
4.2 加强叙事的音效
4.3 表现身份的对白
4.4 突出细节的环境声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暴裂无声》:忻钰坤的个人风格表现[J]. 汤浩,陈玲丽. 戏剧之家. 2018(29)
[2]《暴裂无声》:沉默的愤怒[J]. 张欣怡. 视听. 2018(10)
[3]沉默的呐喊:《暴裂无声》中的符号隐喻、阶层症候与社会寓言[J]. 徐爽,袁铭泽. 电影评介. 2018(13)
[4]暴烈的大都无声[J]. 嘿姆嘿姆. 新民周刊. 2018(17)
[5]忻钰坤的“野心”[J]. 顾小喜. 电影. 2018(04)
[6]从《心迷宫》看中国乡村伦理视野下的悬疑叙事策略[J]. 刘通. 戏剧之家. 2018(09)
[7]精神分析理论视域下的《心迷宫》[J]. 刘畅. 电影文学. 2017(23)
[8]忻钰坤 “好电影是有很多层次的!”[J]. 顾小喜,达生. 电影. 2017(10)
[9]《心迷宫》:谜题电影中的中国乡村现实[J]. 王继阳. 创作与评论. 2017(16)
[10]《心迷宫》:中国的科恩兄弟——乡村想象的影像颠覆[J]. 朱金成. 戏剧之家. 2017(14)
本文编号:3456597
【文章来源】: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对忻钰坤电影叙事的分析
1.2.2 专业电影人士的访谈
1.2.3 对忻钰坤电影类型特征的分析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难点
2 忻钰坤电影的叙事风格
2.1 多元叙事视点
2.1.1 观众的零聚焦视角
2.1.2 剧中人物的内聚焦视角
2.2 多样的叙事结构
2.2.1 非线性叙事结构
2.2.2 多线性叙事结构
2.3 象征和隐喻的运用
2.3.1 《心迷宫》中的象征和隐喻
2.3.2 《暴裂无声》中的象征和隐喻
2.4 特点鲜明的人物
2.4.1 《心迷宫》中的人物
2.4.2 《暴裂无声》中的人物“无声”
3 忻钰坤电影的视觉特征
3.1 时空连贯的影像
3.1.1 空间上的连贯性
3.1.2 时间上的连贯性
3.1.3 视线匹配
3.2 动静结合的摄影
3.2.1 运动镜头的使用
3.2.2 特写镜头的使用
3.3 纪实性的画面
3.3.1 服装还原现实
3.3.2 场景取之于现实
3.3.3 布景贴近现实
3.3.4 灯光凸显现实
3.3.5 表演反映现实
4 忻钰坤电影的听觉特征
4.1 契合主题的音乐
4.2 加强叙事的音效
4.3 表现身份的对白
4.4 突出细节的环境声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暴裂无声》:忻钰坤的个人风格表现[J]. 汤浩,陈玲丽. 戏剧之家. 2018(29)
[2]《暴裂无声》:沉默的愤怒[J]. 张欣怡. 视听. 2018(10)
[3]沉默的呐喊:《暴裂无声》中的符号隐喻、阶层症候与社会寓言[J]. 徐爽,袁铭泽. 电影评介. 2018(13)
[4]暴烈的大都无声[J]. 嘿姆嘿姆. 新民周刊. 2018(17)
[5]忻钰坤的“野心”[J]. 顾小喜. 电影. 2018(04)
[6]从《心迷宫》看中国乡村伦理视野下的悬疑叙事策略[J]. 刘通. 戏剧之家. 2018(09)
[7]精神分析理论视域下的《心迷宫》[J]. 刘畅. 电影文学. 2017(23)
[8]忻钰坤 “好电影是有很多层次的!”[J]. 顾小喜,达生. 电影. 2017(10)
[9]《心迷宫》:谜题电影中的中国乡村现实[J]. 王继阳. 创作与评论. 2017(16)
[10]《心迷宫》:中国的科恩兄弟——乡村想象的影像颠覆[J]. 朱金成. 戏剧之家. 2017(14)
本文编号:34565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456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