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影”:中国流动电影放映再阐释——基于滇川藏“大三角”地区田野研究的讨论
发布时间:2021-10-25 04:01
所谓"牧影",指的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由流动电影放映相关的制度、人、技术等构成的媒介实践之阐释意义。这是基于长期田野研究所得到的一个分析概念。本文首先对"牧"字进行了词源学的考证,在此基础上,结合"代理"、"具身"等相关理论资源进一步充实了"牧影"概念的理论意涵,以期对中国流动电影放映相关现象做出再度阐释。
【文章来源】:国际新闻界. 2020,42(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2 页
【文章目录】:
一、现象呈现
二、何谓“牧影”?
三、“牧”字考释
四、“牧影”作为一种“代理”
(一)制度层面
(二)技术层面
五、“牧影”与“具身”传播
六、进一步讨论
七、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在场”:一个基于中国经验的媒体人类学概念[J]. 郭建斌.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9(11)
[2]人机·交往·重塑:作为“第六媒介”的智能机器人[J]. 林升梁,叶立.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9(10)
[3]图形化身、数字孪生与具身性在场:身体-技术关系模式下的传播新视野[J]. 谭雪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9(08)
[4]具身性观念:对理智传统的克服与超越——以梅洛-庞蒂和米德为中心的考察[J]. 何静.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09)
[5]从“身体媒介”到“类身体媒介”的媒介伦理变迁[J]. 刘明洋,王鸿坤. 新闻记者. 2019(05)
[6]具身性与传播研究的身体观念——知觉现象学与认知科学的视角[J]. 刘海龙,束开荣.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7]从意识沉浸到知觉沉浸:赛博人的具身阅读转向[J]. 吴倩. 编辑之友. 2019(01)
[8]交流者的身体:传播与在场——意识主体、身体-主体、智能主体的演变[J]. 孙玮. 国际新闻界. 2018(12)
[9]项目制驱动下的临时代理人模式及其治理困境——基于南京市杨柳村的观察[J]. 刘智睿,申明锐,张京祥. 现代城市研究. 2018(12)
[10]“身体在场”:沉浸传播时代的技术与感官之思[J]. 曹钺,骆正林,王飔濛. 新闻界. 2018(07)
博士论文
[1]日常生活与手机实践[D]. 高莉莎.云南大学 2018
[2]制度变迁与权力流动—康区流动电影放映研究[D]. 陈静静.云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56609
【文章来源】:国际新闻界. 2020,42(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2 页
【文章目录】:
一、现象呈现
二、何谓“牧影”?
三、“牧”字考释
四、“牧影”作为一种“代理”
(一)制度层面
(二)技术层面
五、“牧影”与“具身”传播
六、进一步讨论
七、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在场”:一个基于中国经验的媒体人类学概念[J]. 郭建斌.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9(11)
[2]人机·交往·重塑:作为“第六媒介”的智能机器人[J]. 林升梁,叶立.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9(10)
[3]图形化身、数字孪生与具身性在场:身体-技术关系模式下的传播新视野[J]. 谭雪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9(08)
[4]具身性观念:对理智传统的克服与超越——以梅洛-庞蒂和米德为中心的考察[J]. 何静.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09)
[5]从“身体媒介”到“类身体媒介”的媒介伦理变迁[J]. 刘明洋,王鸿坤. 新闻记者. 2019(05)
[6]具身性与传播研究的身体观念——知觉现象学与认知科学的视角[J]. 刘海龙,束开荣.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7]从意识沉浸到知觉沉浸:赛博人的具身阅读转向[J]. 吴倩. 编辑之友. 2019(01)
[8]交流者的身体:传播与在场——意识主体、身体-主体、智能主体的演变[J]. 孙玮. 国际新闻界. 2018(12)
[9]项目制驱动下的临时代理人模式及其治理困境——基于南京市杨柳村的观察[J]. 刘智睿,申明锐,张京祥. 现代城市研究. 2018(12)
[10]“身体在场”:沉浸传播时代的技术与感官之思[J]. 曹钺,骆正林,王飔濛. 新闻界. 2018(07)
博士论文
[1]日常生活与手机实践[D]. 高莉莎.云南大学 2018
[2]制度变迁与权力流动—康区流动电影放映研究[D]. 陈静静.云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566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456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