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新时期工业题材影视剧工人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7 06: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题材影视剧逐步突破了十七年和文革时期的创作模式,形成了其特有的发展脉络和发展态势,而工人形象也逐渐发生嬗变,形成我国特有的工人形象谱系。具体而言,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工业题材影视中的工人形象可分为改革者形象、世俗工人形象以及都市异乡人。在工人形象的塑造策略上,新时期的工业题材影视具有明显的人性化倾向和人文关怀。兼备宏大叙事与底层叙事,在人物活动场景的设置上更加多元,而在人物结构的设置上多采用二元对立的人物结构模式。情节设置更为多元,并且在深层结构上采取了家国同构的模式。总的来说,我国工业题材影视剧中工人形象的塑造有利于丰富国家文化,反映工人群体生存现状,传承我国工业精神,为我国文艺作品艺术长廊增添了众多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工人形象。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选题意义与研究思路
第一章 工业题材影视剧的概念界定及兴起原因
    第一节 概念界定
    第二节 工业题材影视剧的兴起原因
    第三节 工业题材影视剧的发展历程
    第四节 工业题材影视剧的现状
第二章 新时期工业题材影视剧工人形象特征及其嬗变
    第一节 改革者、新人:改革浪潮下的工人形象
    第二节 走下神坛的工人形象:工人的世俗化
    第三节 伟大时代的基础群众:社会缝隙中的工人形象
第三章 新时期工业题材影视剧工人形象的塑造策略
    第一节 关于“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新人”的论争
    第二节 宏大叙事与底层叙事中的工人形象
    第三节 家国同构的背景设置与二元对立的人物设置
        一 家国同构模式
        二 二元对立的人物结构设置
    第四节 导演的个人经验化叙述与仪式化的镜头表达
        一 导演的个人经验化叙述
        二 仪式化的镜头表达
第四章 新时期工业题材影视剧工人形象塑造的意义
    第一节 丰富民族与国家文化
    第二节 反映工人群体生存现状
    第三节 传承工业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481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481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7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